记者9月1日从交通运输部获悉,《“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经部务会审议通过,将于近期印发实施。
交通运输具有场景多元、数据丰富等独特优势,是人工智能重要应用领域。当前,智慧交通、智慧物流创新实践日趋活跃,“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发展空间广阔。《实施意见》全面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和《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在加大关键技术供给、加速创新场景赋能、加强核心要素保障、优化产业发展生态等方面部署了重点任务。
交通运输部部务会强调,要突出应用导向,推动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领域加快普及、深度融合,培育交通运输领域新质生产力。要注重创新应用,开展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攻关,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加快场景应用和智能体建设,完善相关政策制度、标准规范。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推动“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强化示范引领,加强宣传引导,确保平稳有序推进。
“我们将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支持,技术引领、应用驱动,边建边用、以用促建’的原则,打造一个能够充分发掘人工智能技术潜力、解决行业实际问题、开放共建成果共享的交通运输行业大模型开发和应用体系。”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李颖在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
据介绍,交通运输部提出了“1+N+X”的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总体技术架构。“1”指的是1套通用技术底座,实现对多类基础模型、多元异构算力的开放兼容和集约调用;“N”是在“1”的基础上,训练N类垂域模型,引入细分领域高质量数据集,提升解决行业问题的共性能力;“X”是面向具体业务场景的智能体,形成一批可以直接应用在行业服务和管理中的专业化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不是一个具体的产品,而是多种模型、算法的集合。这就需要产、学、研、用各界形成合力。”李颖表示,日前,交通运输部推动组建了交通大模型创新与产业联盟。各方反响强烈,积极性很高,踊跃参与。目前联盟已汇聚了50多家行业龙头企业、人工智能头部公司以及相关高校院所。
相关部署也在加快落地。交通运输部立足行业实际,梳理出860个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聚焦行业运行监测、安全监管等重点方向,遴选出一批高频刚需场景。智能体开发全面启动,首批智能体将在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部署。
“我们即将举办第一届综合交通运输智能体创新应用大赛,以赛促研、以赛促用,让更多‘好想法’走向‘真应用’。”李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