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记者施诗天津报道
发表《天津宣言》,制定上合组织未来10年发展战略,做出成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的政治决定,设立六个务实合作平台,发表关于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绿色产业、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合作5份声明,发表关于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的声明,推动上合组织改革实现新的突破......海河之滨,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天津峰会成果丰硕。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面临贸易摩擦、地缘政治、战略竞争多重挑战。在此背景下,作为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区域合作组织,上合组织的发展备受关注。
上海合作组织前秘书长弗拉基米尔·诺罗夫在接受南方财经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天津宣言》的发表将对上合组织成员国产生直接且深远的影响。上合组织的未来前景十分光明,并已深度融入多极化世界的架构之中。
他强调,随着各成员国进一步系统化推进可持续发展议程,上合组织将进一步巩固其作为欧亚地区负责任增长中心的地位。
诺罗夫曾于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两次出任乌兹别克斯坦外交部长,并于2019年至2021年担任上海合作组织第六任秘书长,也是首位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秘书长。他是上合组织发展与壮大的见证者与参与者。在其任职期间,上合组织启动了第二次扩员进程。
诺罗夫表示,在上合组织框架内,新的合作机遇不断涌现,包括太阳能与水电合作项目、数字技术交流,以及借助国际南北走廊和东西走廊拓展交通互联互通。这一切不仅将增强区域经济潜力,还将为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奠定基础,惠及子孙后代。
下一步,诺罗夫认为,通过上合组织框架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度对接,成员国不仅能够实现资源互补、经济共赢,还将为区域和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为下一代的福祉和长远发展创造条件。而中国在减贫、科技创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提供了重要经验和实践模式。
继续推动可持续发展工作
南方财经:2025年是“上海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年”。那么各成员国在哪些领域,能够通过深化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
弗拉基米尔·诺罗夫:上合组织成员国将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工作赋予“系统性”,并通过阿斯塔纳峰会确认了这一议程,同时将2025年确定为“上海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上合组织延续了务实、成果导向的合作之路,既契合“上海精神”,也契合各成员国的发展战略。
首先,“绿色经济”合作的深化体现在具体的部长级对话和制度性文件中。今年7月3日,在天津举行的第六次上合组织成员国环境部长会议上,各方签署了《第六次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环境部长会联合声明》,并通过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关于加强可持续发展合作的倡议》。
2025年6月26日,在宁波举行的上合组织成员国能源部长会议上,各方通过了《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关于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声明》草案,商定继续就《<上合组织成员国2030年前能源合作发展战略> 落实路线图》草案进行磋商。
本着务实的政策导向,2025年4月,天津举办了上合组织可持续发展产业合作大会,会上签署了18个项目,总额约50亿元人民币。更早之前,2024年上合峰会环境部长会议批准了《上合组织成员国解决环境问题的联合方法》《落实<上合组织“绿色之带”纲要> 2024-2026年联合行动计划》《 <上合组织成员国环保合作构想> 2025-2027年落实措施计划》。这一切表明,生态理念在这里被转化为可落地的实践、技术与投资,而非仅仅停留在宣言层面。
除了这些倡议,数字经济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加速器”之一。2025年,上合组织数字经济论坛在天津举行,各成员国同意扩大在数据流通、数字基础设施、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以及智慧城市领域的合作。新的合作项目协议也在会上达成,包括跨境电商领域,助力中小型企业更易进入市场,并降低交易成本。
我们还看到了明显的增长势头:今年前7个月,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对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进出口532.6亿元,同比增长26.1%;2024年,中国自其他成员国跨境电商进口同比增长34%,这都是本组织在数字经济发展与物流融合的生动例证。
需要强调的是,没有互联互通,可持续发展便无从谈起。在这方面,上合组织正在稳步推进“硬件”和“软件”两类基础设施项目。中吉乌铁路建设将为东西经济走廊注入新动力,为该地区开辟更短、更经济的运输路线。同时,各方还同意采取措施,增加直航、升级边境口岸、简化签证程序,换言之,就是要打通物流和商业往来的“瓶颈”。所有这些共同构建了坚实的框架,以促进贸易多元化,增强供应链韧性,并最终提高人民的收入。
“上合组织可持续发展年”绝非一次性的口号,而是通过多边机制以及跨部门、跨区域项目凝聚的合力。它能够增进互信,提高规则的可预期性,并推动最佳实践的交流,从绿色金融到数字素养和数据标准化。这种路径体现了决策的前瞻性:上合组织成员国不仅在目标上达成共识,还积极打造了实现这些目标的实用工具,将区域议程融入全球可持续与包容性发展的趋势之中。
我坚信,持续落实已达成的协议,无论是在生态、数字化还是互联互通领域,都将使上合组织进一步巩固其作为欧亚地区负责任增长中心的地位,始终将人民福祉置于优先位置,注重利益平衡,尊重国家主权。这些正是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新合作机遇不断涌现
南方财经:《天津宣言》是本次峰会的一份关键成果文件,你期待它为上海合作组织的未来提供哪些具体指引?
弗拉基米尔·诺罗夫:在我看来,《天津宣言》应当成为一份纲领性文件——不仅仅是又一份宣言,更是未来数年全面合作的清晰标杆,应当在可持续金融、工业现代化、粮食和能源安全等若干优先领域制定具体的行动指引。重要的是,宣言能够把各国领导人的政治意愿同各相关主管部门及专家平台的务实工作结合起来,将共识转化为协调一致的行动体系。
金融层面尤为值得强调。关于设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早已在政府间层面展开讨论。这并非是对现有机制的替代,而是一种有益补充,将为本组织的项目注入可持续融资。目前,上合组织银行联合体已支持超过500余个项目,总额超200亿美元;未来,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将进一步拓展融资空间,并提升稳定性。
毫无疑问,《天津宣言》的发表将对上合组织成员国产生直接且深远的影响,包括乌兹别克斯坦在内。该文件在绿色经济、能源可持续性、数字化转型以及交通物流走廊建设等多个领域设定了标杆。对乌兹别克斯坦而言,这尤其重要,因为本国正积极推进“绿色乌兹别克斯坦”国家战略,以及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比重提升至30%的计划。
在上合组织框架内,新的合作机遇不断涌现,包括太阳能与水电合作项目、数字技术交流,以及借助国际南北走廊和东西走廊拓展交通互联互通。这一切不仅将增强区域经济潜力,还将为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奠定基础,惠及子孙后代。
正因如此,《天津宣言》应当既是战略灯塔,体现“上海精神”与尊重主权,也是务实的工具,赋予本组织能力,将政治决策落到实处。正是这种愿景与执行的结合,将使上合组织不断巩固其作用,成为欧亚地区可靠的增长与稳定中心。
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
南方财经:你如何看待上合组织的发展前景?上合组织如何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对接并深化务实合作?
弗拉基米尔·诺罗夫:上合组织的未来前景十分光明,并已深度融入多极化世界的架构之中。近期成果表明,本组织的发展方向始终聚焦三大核心:一是加强地区稳定,二是扩大经贸伙伴关系,三是深化人文纽带。目前,上合组织汇聚了全球约42%的人口,贡献了全球23%以上的GDP。
在对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协同效应不断显现,两大平台均秉持相互尊重、协商共议、互利共赢的原则。这种协同主要体现在三个关键领域:首先是数字化转型。早在2019年,《上合组织成员国关于数字化和信息通信技术领域合作的构想》获批,并在2021年杜尚别峰会上得到确认。在该框架下,建立联合数字能力中心、发展智慧城市、构建现代数字基础设施的项目正在推进,这不仅契合“一带一路”建设的需求,也符合上合组织各国的发展需要。
与此同时,绿色金融与能源可持续性成为优先方向。上合组织与“一带一路”机制平台已共同资助30余个大型可再生能源项目,总投资额超150亿美元,涵盖太阳能、风力发电、电网现代化和环境标准引入,这些正是“绿色丝绸之路”的关键要素。
同样重要的是多维交通物流网络的发展。跨境枢纽与国家项目的整合,如乌兹别克斯坦的物流中心、中国的连云港港口,能够有效分流主干通道的压力,提升贸易周转效率。乌中伙伴关系堪称典范,其深厚渊源可追溯至丝绸之路时代。自古以来,中亚,尤其是乌兹别克斯坦,就是外交、贸易与迁徙的活跃通道,促进了文化传播、科学交流与技术发展。撒马尔罕、布哈拉和塔什干等历史名城,正是多元文化交流的中心。
张骞出使西域、商旅往来、学者与工匠的合作,共同奠定了互信与尊重的基础。赛典赤·赡思丁在元代治理云南、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的贡献,更成为这一历史传承的缩影。今天,这一传统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焕发新机。
正如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所强调,中吉乌铁路的实施将开辟从中国通往中亚和南亚的最短通道,年货运量可达1500万吨,为贸易与投资创造切实条件,既服务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也服务于上合组织。这一项目充分展现了全球倡议与区域潜力对接的实践价值。
归根结底,深化上合组织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互动需采取“三步走”策略:一是协调数字化倡议,二是整合绿色金融与能源项目,三是建设联合多式联运物流平台。唯有如此,战略共识才能真正落地,转化为可持续增长与人民繁荣,并以信任、主权与互利共赢为基石。
中国减贫、数字化发展经验为他国提供启示
南方财经:中国的成就表明,许多紧迫挑战是可以应对的。中国在哪些领域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经验借鉴?
弗拉基米尔·诺罗夫:中国的发展道路为上合组织成员国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范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减贫。中国早在2020便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消除极端贫困的目标,使近9900万农村居民摆脱贫困,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中国积极与伙伴分享经验——2025年5月,中国举办了上海合作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呼吁开展经验交流与务实合作。
其次是科技引领。今年5月,在天津举行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人工智能合作论坛上,中国提出了建立中国—上合组织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的方案。该中心将推动联合研究、标准制定、开放技术方案及专家培训。
第三是治理与制度建设。中国始终展现灵活且可扩展的治理体系,实施分级、精准的扶贫模式,推动跨部门协同。此外,在科技战略规划方面,还设立了如中央科技委员会这样的机构。
总体而言,中国在减贫、加速数字化以及制度改革方面积累的经验,能够为其他上合组织成员国提供有益借鉴,并发挥激励作用,特别是在结合各国国情和政治经济实际加以调整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