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南方财经记者从深圳市人大常委会获悉,《深圳经济特区促进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发展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经深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次会议通过,全文正式公布,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
《若干规定》共32条,不分章节,是深圳首次以“小切口”形式开展产业促进类立法,聚焦加强顶层设计、促进成果转化、加速产品入市、优化产业服务、强化保障支持等方面作出规定。
一大亮点在于破解产品审评审批周期长、应用推广进程相对迟缓等核心问题。根据《若干规定》,深圳将探索审评机构和技术机构培育新模式,尤其是在“三新食品”、化妆品新原料等领域强化央地协同,与国家、省有关部门联动建设合作平台,共同培育符合条件的技术审评机构。
数据显示,近三年全国新增的合成生物企业,40%集聚在深圳;2014年至2023年,深圳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年复合增长率达11.3%。未来,《若干规定》将为深圳持续巩固、扩大合成生物产业优势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直击入市与应用推广痛点
今年4月,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到光明区就合成生物产业开展立法调研,透露《若干规定》是今年重点立法项目,将采取“小切口”“小快灵”立法形式,增强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
据悉,《若干规定》是深圳首次以“小切口”形式开展产业促进类立法,力求真正解决深圳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第三方报告显示,我国88%的合成生物企业集中在产业链下游,涵盖医药健康、化工能源、食品农业、日用化妆等多个领域。其中,在日用化妆领域,近年来既涌现华熙生物、巨子生物等科研型美妆企业,欧莱雅、宝洁等老牌巨头也相继入局。
然而,化妆品新原料的审评审批一直存在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今年1月,国家药监局发布《支持化妆品原料创新若干规定》,明确将完善化妆品新原料注册备案分类管理和技术评价体系,提高新原料和化妆品审评审批效率,加速推进使用新原料的产品上市。
新食品原料近期也迎政策利好。7月2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关于D—阿洛酮糖等20种“三新食品”的公告》,阿洛酮糖成为我国首个获批运用合成生物技术生产的新食品原料,有望提振下游食品饮料等消费市场。
此次深圳《若干规定》的一大亮点在于“央地协同”,瞄准新原料审评审批环节,探索审评机构和技术机构培育新模式,加速产品入市。
具体来看,深圳将在“三新食品”、化妆品新原料等领域强化央地协同,与国家、省有关部门联动建设合作平台,共同培育符合条件的技术审评机构;在保健品食品新原料、农业转基因生物、农业用基因编辑生物等领域,推动具备能力的技术机构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委托,参与检测、分析等工作,为合成生物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审评和技术检测服务。
“审评审批涉及国家与省级药品监管部门,许多企业都有诉求,但单一企业难以链接和撬动这些政府资源。有了地方立法,在深圳市一级就有相应的对接部门,企业诉求就能得到更及时快速的响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所副所长、材料合成生物学中心主任钟超谈到。
《若干规定》还提出,加强合成生物产品推广,明确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会同市科技创新部门编制合成生物创新产品首购目录,市财政部门依法推进相关产品便利化采购,规定市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创新部门可以编制推介目录和典型应用场景清单,推动增加合成生物产品的市场需求。
全链条竞逐“万亿”风口
一份2020年的麦肯锡研究报告认为,未来10—20年全球生物经济规模将达2万亿—4万亿美元,其中生物改造(modifying biology)的贡献率随时间推移将达30%—70%。
万亿风口之下,近年来,深圳持续布局合成生物产业。钟超观察到,深圳及各区对合成生物的重视早早提至政府行为,包括将合成生物纳入“20+8”重点产业集群、投资建设全国首个合成生物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全国首个定量合成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成立国资主导的产业基金等。
数据显示,近三年全国新增的合成生物企业,40%集聚在深圳。此番推出《若干规定》,深圳将从空间、人才、资金、知识产权、通关便利等方面入手,建立合成生物产业全链条服务支撑体系,系统提升产业竞争力。
如在空间上,《若干规定》要求,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在编制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时,应当合理保障合成生物产业用地需求,实施灵活的土地供应保障机制,对实现工业化量产的合成生物企业产业空间需求予以优先保障。
资金上,《若干规定》明确,加大对合成生物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产业并购基金、融资担保基金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引导各方资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多元化金融产品与服务。
人才方面,深圳将支持高等院校开设合成生物学及相关交叉学科,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新兴领域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通关方面,《若干规定》也提到,支持合成生物领域企业和机构申报成为市出入境生物医药特殊物品联合监管机制试点单位,并将其符合条件的特殊物品申请纳入出入境生物医药特殊物品正面清单。对于纳入正面清单的生物医药特殊物品,优先办理特殊物品出入境卫生检疫审批手续,给予通关便利。
放眼全国,各城市合成生物产业竞逐正酣,上海市《加快合成生物创新策源打造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行动方案》、北京市《加快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等相继印发。
值得一提的是,湖南常德市近日出台了国内首部合成生物制造领域地方性法规,于8月20日正式施行,目标通过促进招商、设立专项资金、建立绿色审批通道、举办赛事大会等方式,推动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1至7月,常德市35家合成生物制造相关企业产值达76.89亿元,产业链产值增速达到2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