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未来三年“双创”高地,武汉光谷擘画蓝图,推出一系列满含“真金白银”的新举措。
9月2日上午,上证报记者在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光谷发布《东湖高新区关于打造新时代创新创业高地的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和《东湖高新区关于打造新时代创新创业高地的若干措施》(简称《若干措施》)。
“创新创业是光谷的立身之本、活力之源,从‘武汉地图外的2厘米’到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靠的就是持续奔涌的创新热力。”东湖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钱德平表示,《行动方案》与《若干措施》是光谷立足“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的关键节点,是对光谷创新创业生态的系统性重塑。
“五大行动”夯实企业内在竞争力
根据《行动方案》,未来3年光谷将实施“创新原点引领、创业成本降低、创业风险共担、创业活力激发、服务效能提升”五大行动,助力企业提升内在竞争力。据介绍,《若干措施》共11条,是对《行动方案》中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阶段给予资金支持。
“初创企业最缺的不是想法,是启动理想蓝图的第一把‘金钥匙’和守护创新热情的‘护城河’。”东湖高新区科创局局长龚学艺表示,为降低创业成本,《若干措施》明确在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的关键环节与重要阶段给予资金支持,并支持链主企业建立垂直领域产业孵化器、高能级研发机构建未来产业孵化器、技术服务机构建设专业型孵化器、社会机构与产业园区合作运营孵化器,引导传统孵化器提升专业运营、技术服务与投融资能力,为创业者提供全要素扶持、一站式服务,实现未来产业孵化器全覆盖。
“以关山大道片区改造为例,我们对每个孵化载体3年累计最高支持500万元,就是要让这里成为‘楼上创业、楼下生活’的孵化高地。”龚学艺表示,该项目将从华科大南门沿南北方向升级,提供低成本孵化空间与校企联合平台,并配套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青年公寓等生活场景,未来将会是华科大师生创业的“第一站”。
在风险共担方面,光谷创新推出“投早投小”基金群与“拨转股”机制,围绕高校院所、湖北实验室、龙头企业等“三点四线”,构建覆盖概念验证、天使、VC三阶段的创投基金群,力争三年投资早期项目不少于400个、金额超10亿元。
AI平台赋能创业“最后一公里”
“传统创业服务常面临‘人力依赖强、资源匹配慢’的问题,我们的解决方案是‘线上AI+线下矩阵’。”武汉光谷金控集团副总经理钟兴在发布会上表示,“创新创业线上服务专区”按“1+4+10”思路搭建,包含1个服务专区整合资源,4大AI应用形成闭环,10大功能模块覆盖全场景,为区内创新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支撑。
钟兴介绍,4大AI应用已实现“从点子到落地”的全流程赋能。其中,“点子生成器”能根据用户背景模拟创业方向,“光谷技术淘金虚拟人”可在线解答技术难题,“技术预研导师”能生成行业分析报告,“光谷创业小跟班”则提供7×24小时创业咨询服务。10大功能模块,则汇聚了2.2万余条产业需求、数百款金融产品等资源与信息,创业者在这里能一键对接中试验证平台、孵化器,甚至直接投递技术解决方案。
线下层面,平台关联144家技术平台、299家创业空间打造孵化阵地,定期联动“光谷青桐汇”等品牌活动,并举办相关垂直领域项目路演、培训活动,为创业主体提供多方位信息传递服务,链接对口资源。
首个“拨转股”案例成功落地
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华科大光谷概念验证基金的成功组建,是光谷“拨转股”机制落地的首个案例。
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总经理常学武介绍,7月1日,光谷金控、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与浩华磐泽投资公司签约设立“喻越磐泽概念验证资金”,三方共同出资4500万元,构建了“社会资本:政府资金:平台运营=1:1:1”的风险共担机制。
“科研人员最头疼的不是技术攻关,而是从‘实验室样品’到‘产业化产品’的中间环节——没钱做样机、没渠道测性能、没人帮对接资源。这正是我们搭建‘多层次资金支持体系’的初衷。”常学武表示,此次合作中,光谷金控以“拨转股”方式每年出资不超过500万元支持项目,华科科技园依托喻越概念验证中心提供全周期孵化服务,浩华磐泽则导入产业资源与渠道。
常学武介绍,两年来已累计入库高校及科研团队项目93个,从中优选39个进入验证环节,其中8个高价值项目已成功转化83项专利,技术交易额超3000万元,这些数字的背后,是科研人员的“敢创”、是企业的“敢用”、更是高新区的“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