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1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中方表示,将成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合作平台。
为了深化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的能源合作,9月2日上午,国家能源局在京举行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合作平台揭牌仪式。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在揭牌活动现场表示,未来要深化能源领域务实交流合作,打造安全发展平台;拓展清洁能源合作新空间,打造绿色发展平台。

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出席揭牌活动,每经记者周逸斐摄
每经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合组织峰会首次实现全绿色用能,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目前全社会的绿色电力消费情况怎样?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合作平台下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合作中心,依托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进行实体化建设。该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昇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场采访时表示,此次上合组织峰会首次实现全绿色用能,是通过购买绿色电力证书来完成的,这与我国绿证市场越发成熟有关。
李昇进一步解释,绿证是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的电子“身份证”,每1000度电对应一张证书。中国自2017年起开始试行绿证制度,并鼓励自愿认购。到2023年,政策要求绿证制度实现全覆盖。目前,绿证认购模式主要是强制与自愿相结合。需要强调的是,强制认购并非强制某一方购买,而是与政府对各省份的消纳责任权重考核相关。
另外,我国大力推广绿色电力的使用,各重点能耗行业被要求强制使用一定比例的绿色电力,也进一步促进了绿证发展。
企业如何证明其使用了绿色电力?李昇告诉记者,一种方式是通过参与国家的绿电交易项目。国家的绿电交易分为两种模式:一是“证电合一”,即绿色电力证书与电力交易捆绑;二是“证电分离”,即绿色电力证书与电力交易分开进行。目前,高耗能产业、外向型企业以及大数据中心等已成为购买绿证的主体。
李昇强调,今年5月,全球绿色电力消费倡议(RE100)宣布全面认可中国绿证。许多跨国企业积极参与了这一倡议,中国也有大型企业加入了该行列。在这一背景下,绿电交易量有望迅速大幅上升。今年1~7月,全国交易绿证4.16亿个,同比增长1.3倍。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绿证累计交易9.69亿个。
“绿证的需求不断增长,也带动价格随之上升。目前,绿证平均单张价格已从过去一两块钱上涨至4.65元。对于2025年电量对应的绿证,由于其有效期仅为两年,价格已涨到6.8~6.9元。”李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