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发布的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沙钢集团”)以超2700亿元营收位列第22位。在“钢铁大王”沈文荣之子沈彬的带领下,千亿沙钢依旧走在中国民企前列。不过,沙钢集团旗下两家A股公司沙钢股份(002075)、抚顺特钢(600399)上半年净利表现分化,沙钢股份上半年净利同比增长,而抚顺特钢则出现了亏损,系近年来中报首亏,这也让千亿沙钢面临了新挑战。

上半年净利“冰火两重天”
近期,沙钢股份、抚顺特钢两家上市公司均对外披露了2025年半年报,其中,沙钢股份上半年净利同比增长近五成,抚顺特钢上半年净利同比转亏。
股权关系方面,沙钢股份、抚顺特钢的控股股东均为沙钢集团,实际控制人均为沈彬。
被称为“钢铁教父”的沈文荣系沙钢集团创始人,2024年去世,其子沈彬目前任沙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沙钢股份中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68.27亿元,同比下降10.86%;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约1.56亿元,同比增长49.53%;对应实现扣非后归属净利润约1.07亿元,同比增长329.03%。
反观抚顺特钢,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38.23亿元,同比下降10.62%;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约-2.78亿元,同比转亏;对应实现扣非后归属净利润约-2.82亿元,同比转亏。
对于报告期内公司净利下降的原因,抚顺特钢给出了三点解释,一是受市场需求影响,本期公司部分产品订单及价格较上期均有所下降;二是公司新建项目陆续转固投产,但受钢铁行业市场环境的影响,新建项目实际产量低于预期,导致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上升;三是为了应对整个行业的质量再提升和发展需求,本期公司相应提升了产品质量管控和要求,导致质量成本升高。
资料显示,抚顺特钢成立于1999年,2000年登陆上交所主板,以特殊钢和合金材料的研发制造为主营业务,主要产品为高温合金、超高强度钢、不锈钢、工模具钢、汽车钢、钛合金、高档机械用钢、轴承钢等,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电力、石油化工、交通运输、机械机电、环保节能等领域。
中报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抚顺特钢账上货币资金约9.32亿元,较上年期末下降35.21%。公司表示,这主要系本期项目支出、存货、应收账款等资金占用上升以及商票提前变现,托收款减少所致。
此外,截至今年上半年末,抚顺特钢总资产为128.85亿元,总负债约为68.47亿元。经计算,公司资产负债率达到53.14%。
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联合创始发起人袁帅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抚顺特钢作为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代表企业,以特殊钢和合金材料的研发制造为核心业务,其涵盖的高温合金、超高强度钢、不锈钢、工模具钢、汽车钢、钛合金、高档机械用钢、轴承钢等产品,在工业体系中占据着关键地位,虽然目前公司经营出现营业收入下降、净利润转亏的状况,不过从长远和整体市场环境来看,其特殊钢和合金材料业务仍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两股年内总市值缩水
在今年A股接连走高的背景下,沙钢股份、抚顺特钢年内总市值却在缩水。
交易行情显示,截至9月2日收盘,沙钢股份报6.1元/股,最新总市值133.8亿元。据数据,截至2024年12月31日,沙钢股份总市值为137.33亿元。经计算,公司年内总市值缩水约3.53亿元。
9月2日,抚顺特钢收于5.58元/股,最新总市值110亿元。据数据,截至2024年12月31日,抚顺特钢总市值为114.38亿元。经计算,公司年内总市值缩水约4.38亿元。
经计算,沙钢股份、抚顺特钢年内总市值合计减少约7.9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沙钢股份已连续三年净利同比下滑。
财务数据显示,2022—2024年,沙钢股份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183.26亿元、156.17亿元、144.16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4.58亿元、2.25亿元、1.63亿元;对应实现扣非后归属净利润分别约3.2亿元、3637.16万元、2334.04万元。
在投融资专家许小恒看来,上市公司净利接连走低投资者要重点注意,是行业因素所致还是公司自身经营出现问题,需要观察。
中报显示,沙钢股份2006年登陆深交所主板,主要业务中,公司从事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优特钢的生产与销售,现有生产线长短流程相结合,配套精整工序,工艺装备先进,年产优特钢320万吨。此外,公司从事的商用车发动机齿轮、船用发动机齿轮、新能源齿轮、变速箱齿轮的生产与销售,工艺装备先进,年产齿轮210万件。
另外,梳理两家公司中报,今年上半年,沙钢股份、抚顺特钢研发费用、销售费用均同比下降。
具体来看,抚顺特钢上半年研发费用约1.32亿元,同比下降29.17%;公司上半年销售费用约2856.09万元,同比下降8.39%。
今年上半年,沙钢股份研发费用约2.47亿元,同比下降5.71%;公司上半年销售费用约1713.81万元,同比下降7.02%。
针对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沙钢股份、抚顺特钢方面发去采访函,但截至记者发稿对方并未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马换换实习记者李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