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期货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深耕锂盐行业二十余年的现货贸易商——上海利仕摩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利仕摩),通过借力国内头部期货公司中信期货的期货衍生品特色优势,发挥资产管理专业能力,巧妙运用“期权工具+期现结合”的操作模式,探索出了一条有效抵御市场风险的新路径。
回顾来看,碳酸锂现货价格从年初90000元/吨的高点一路下行,到6月中旬一度下破60000元/吨的成本线,随后又快速反弹至75000元/吨上方。超过50%的价格波动,也让锂盐行业面临周期性阵痛。上海利仕摩执行总裁居嘉荣对此感触颇深,他向记者坦言:“近年来锂价持续下行,传统小贸易商因资金不足、团队实力有限等因素逐渐退出市场,产业链上的企业经营压力也与日俱增。”
据悉,上海利仕摩身处产业链中间环节,连接着矿山、加工厂与终端用户,其困境也折射出整个行业的痛点:上游锂矿企业渴望锁定高价销售,下游电池厂商需要低成本原料保障,而中间贸易商则在价格波动中承担双重风险,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亏损泥潭。
居嘉荣告诉记者,随着2023年碳酸锂期货的上市,整个碳酸锂市场的贸易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易更加市场化、透明化,传统的“买入成本+利润”模式逐渐失效,取而代之的是更多市场化的“期现结合”模式。
商场如战场。当市场把风险转嫁给中间环节时,居嘉荣意识到,必须运用金融工具重构商业模式,升级手中风险管理的武器。今年5月份,上海利仕摩委托中信期货,探索用期货资管这一模式向“期现结合”转型。
“通过期货资管策略,我们用更低的成本实现了风险对冲。这种创新模式既符合资管新规的要求,又突破了企业传统套保的局限。”居嘉荣表示,未来上海利仕摩也希望通过利用期货资管服务,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的期现结合模式,提升风控管理能力,在行业洗牌中能够逆势扩张。
记者了解到,这次服务也有望在碳酸锂产业链中产生溢出效应。居嘉荣表示,作为现货服务商,上海利仕摩还将进一步推动期货期权工具覆盖更多产业上下游客户,利用多样金融工具为其定制合适的产品,从而助力整个碳酸锂产业链生态的健康发展。
“随着未来碳酸锂期现货市场的深度融合,现货企业参与期货市场最重要的是风控。”居嘉荣认为,期货市场情绪面属性明显,对现货市场有放大效应,因此盈利并非企业的首要目标。在确保基本盘稳健的前提下,他建议企业可适当设置少量博弈,并坚定按照制定的规则操作,这样才能实现长远稳健发展。
当碳酸锂价格再次跌破90000元/吨关口,上海利仕摩办公室电脑屏幕中的K线图与其仓库中静置的白色锂盐之间,正悄然架起一道连接期货与现货的桥梁。这场由期货资管提供特色服务的现货产业企业转型正在验证:在强监管时代,金融创新不是脱实向虚的借口,而是服务实体经济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