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9月2日)权益行情迎来调整,市场放量下跌,不过有一个细分方向,却持续获资金流入。
深交所数据显示,昨日医疗器械指数ETF(159898)获得2486万元资金净流入,从资金趋势看,截至9月2日,该ETF已经连续4日获资金持续买入,合计净流额超6400万元,近10日医疗器械指数ETF净流入额则升至1.13亿元。

业绩低谷期已过,板块向上拐点明显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日,2025年医疗器械指数预计归母净利润427.55亿元,增速或转正至同比增长25.99%。

(数据来自:Wind,截至2025.9.2)
平安证券指出,政策预期向好,高值耗材板块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
政策方面,据21世纪经济报道,第十一批集采工作启动,国家医保局优化具体规则,不再简单的以最低报价作为参考。
此外,据“国家药监局”微信号29日消息,8月28日,全国“十五五”药品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全面深化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快推进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深化改革化妆品审评审批机制,促进高质量发展。
此外,据证券时报,从发展趋势看,随着算力提升、底层模型和算法发展,AI在医疗领域应用会更广泛,且国家政策鼓励、支付端也开始对有AI属性的医疗器械产品给予支持。
出海方面,据证券日报,从2025年中报数据来看,国内基层市场及海外市场成为医疗器械企业关注的重点。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A股共有131家医疗器械/装备上市公司,其中近百家公司在半年报中明确提及了在中国基层市场的销售活动、产品布局或市场推广情况。而在2024年同期,仅有4家企业提到了基层市场。海外市场方面,在半年报中披露境外业务收入的企业数量为90家,其中有67家企业的海外/境外业务收入实现同比增长,有70家企业的海外收入占比提高。
机构:医疗器械板块正在估值业绩双修复
国金证券认为,年初至今医疗器械板块在医药生物行业中涨幅居中,截至2025年8月29日,申万医疗器械板块上涨23.3%,在医药生物细分赛道中位居第4,国内创新支持政策对行业估值影响因素较大。
该机构认为,众多头部医疗器械公司加快海外市场布局投入,上半年渠道并购速度明显增加,上半年大部分企业海外市场增速远高于国内市场,部分头部企业海外占比逐步超过国内。后续或可重点关注3个方向:1)国际市场产品及渠道拓展领先的企业;2)国内医疗设备赛道龙头企业;3)创新能力优秀且受益于“反内卷”的高值耗材企业。
兴业证券表示,医疗器械板块下半年有望迎来改善,2025年中报部分公司基于自身经营趋势已开始展现不错业绩表现。从估值角度,医疗器械板块目前估值合理,进入下半年有估值切换空间。
中信建投分析表示,医疗器械板块拐点来临,正在估值业绩双修复,建议把握轮动上涨机会。部分2025年比2024年加速增长,以及Q2或Q3有望高增长的公司今年以来有较大涨幅;接下来也建议重点关注2026年比2025年加速增长的公司,尤其是部分前期涨幅相对较少或估值相对低公司,预计今年或明年也有望实现业绩估值双击。
医疗器械指数ETF,布局创业板+科创板器械龙头利器
中证指数公司数据显示,医疗器械指数ETF(159898)跟踪医疗器械指数,该指数主要聚焦创业板+科创板医疗器械细分龙头,双板合计占比超8成。从细分行业看,则主要分布在医疗设备、医疗耗材、体外诊断等板块,百分之百聚焦医疗器械。

(本文机构观点来自持牌证券机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亦不代表平台观点,请投资人独立判断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