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陈归辞
近年来,对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人才的需求,以及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大力推动,让技术经理人这一职业愈发受到关注。
技术经理人在科技与产业之间牵线搭桥,以专业眼光与服务从事科技成果的挖掘、培育、孵化、交易等工作,助力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和市场。
在日前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主办的“科转未来:科技与产业破局者论坛”上,多位与会科学家、企业家、金融学家与技术转移专家一致认为,当前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缺乏专业的技术转移人才,早期投资项目风险高、退出难,高校与市场之间存在信息与机制壁垒等核心问题。
在此背景下,构建更完善的金融机制与专业化服务链条成为关键。培养复合型技术转移人才正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据悉,当前我国技术经理人缺口巨大。据测算,我国科研人员与技术经理人的配比不足100:1,远低于欧洲25:1的水平。
国家和地方政策近年来密集出台各类政策,大力推动技术转移领域发展及技术经理人才培养。
2022年,技术经理人被正式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
各地随之也密集出台了相关政策。例如,上海2024年9月出台了《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实施技术经理人专精培育行动”并明确具体计划。2024年10月,上海还就加快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出台了《上海市加快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一些高校正将技术转移方向纳入研究生教育。
据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党总支书记、经济学院分党委书记李粤江介绍,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成立8年以来,始终以“金融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融合”为核心方向,学院筹备已久,即将启动技术转移硕士(MTT)项目。
李粤江强调,金融支持对实现“从0到1”的科研突破和“从1到100”的产业落地具有关键作用,前者需要长期资本支撑基础研究,后者依赖专业金融服务对接市场需求。他表示,复旦MTT项目瞄准行业痛点,旨在培养“懂科技、通金融、善管理”的复合型技术转移人才,为成果转化生态补全“人才短板”。
据复旦大学技术转移硕士项目主任侯家佳介绍,复旦MTT项目将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能源及新材料、航空科技五大行业,首创“学历教育 - 转化实践 - 资格认证 - 资本支持”四位一体的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
包括复旦大学在内的国内高校近年来也在积极探索校内原创成果和先进技术转化。据复旦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宋宝国介绍,复旦技术转移中心正通过走进实验室、科创会客厅、讲座论坛、区域合作等方面工作,搭建“技术 + 产业 + 投资”三方交流平台。该中心已推动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医工交叉等领域多个项目与产业及资本进行对接,多项成果完成落地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