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北京天安门迎来一场重磅活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这是中国时隔6年再次举行大规模阅兵,也是继2015年之后第2次举行抗战胜利纪念阅兵。
“国之重器,压舱基石。”南都N视频记者关注到,包括核导弹、核常兼备导弹、液体导弹在内的多型号战略导弹亮相阅兵式。不同技术和载体的战略导弹定位分工不同,共同组成战略打击的一环。
军事专家洪源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战略导弹尤其是战略弹道导弹,是大国间战略平衡的“压舱石”,也是大国竞争“扳手腕”的重要手段。从阅兵式来看,当前我国已拥有涵盖陆基、空基、海基的战略武器,具有三位一体的战略打击能力。
据新华社报道,核导弹第一方队中,“惊雷-1”空基远程导弹、“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东风-61”陆基洲际导弹、“东风-31”新型陆基洲际导弹逐一登场,首次集中展示我军陆、海、空基“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是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的战略“王牌”。此外,核导弹第二方队中压轴出场的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也引发关注。
不同类型的洲际导弹在任务上有何区别?洪源认为,战略导弹尤其是战略弹道导弹,是大国间战略平衡的“压舱石”,也是大国竞争“扳手腕”的重要手段。
洪源举例称,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是一款洲际弹道导弹,具备跨大洲打击能力,其使用液体燃料,推力最大、效率更高。东风-5C可装载10枚分导弹头,每一枚分导弹头都可打击远中近程目标,且具备机动变轨能力。不过,因为液体燃料管理要求高,不能一直保存于导弹燃料箱,且加注复杂,更适合使用弹道导弹发射井发射,作为警戒之用。此外,东风-5C每一枚分导弹头可打远中近程,而且可以机动变轨,也有一定的乘波体,再进行水漂弹打击。东风-5C虽然速度慢,但是它的重量(载荷)是最大的。
洪源还提到,“东风-61”陆基洲际导弹是固体燃料发射的洲际导弹,能够车载机动发射,具有“小快灵”的特点。与井基发射的东风-5C相比,机动发射可以躲避卫星侦察和地面监视,也可以在山区快速发射,有更强的生存能力,可以用于二次战略打击。
阅兵式上,中国第三代潜射洲际导弹“巨浪-3”的亮相也颇为引人注目。洪源介绍,相比于井基、陆基、空基发射的洲际导弹,潜基的核导弹最难被发现和摧毁。例如,装备巨浪-3的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具备极强的隐蔽性,可以在太平洋、印度洋甚至大西洋潜航,做到常备不懈。
“战略导弹中,我们不仅有车载导弹、井基导弹,还有具备空射能力的导弹,每一个导弹都有自己的用途,既有一次打击能力,也有二次打击能力和战略核反击能力,可以高低远近搭配使用,形成了完整的核打击体系。”洪源称。
洪源称,从此次阅兵式来看,当前我国已拥有涵盖陆基、空基、海基的战略武器,具有三位一体的战略打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