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一个夜晚,广州市珠江琶洲段的夜空被数百架无人机点亮。这不是节日庆典,而是广州辰星未来航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正在进行低空传媒业务的试飞活动,这也标志着全国首个无人机表演常态化运营模式正式启动。据预测,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其中无人机表演市场预计占比整体市场的12%,市场复合增长率超过60%。
记者了解到,辰星未来航空文化传媒打破了传统无人机表演的市场运作模式,提出了“按画面招商”的创新理念。与传统无人机表演动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整场定制费用不同,该公司将表演拆分成10-15个独立画面,客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预算购买单个或多个画面。“我们不是在卖无人机表演,而是在经营一个空中媒体平台。”广州辰星未来航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天宇表示,“我们让夜空中的广告也能按‘画面’购买。”据了解,这种模式显著降低了投放门槛,使原本只有大型企业才能享用的无人机表演,变得更加普惠。客户群体从传统的政府和大型企业,扩展到了本地商家和个人消费者。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辰星未来拥有20多项软件著作权和8项发明专利,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无人机飞控平台和智能调度系统,为后续项目的常态化表演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本次试飞活动主要展示了几个个人消费场景,如恋爱表白、惊喜求婚以及粉丝应援等。每个画面都独立成篇,却又共同构成了一场视觉盛宴。
据了解,辰星未来将该项目命名为“天幕画廊——城市星空打卡计划”。该项目在城市流量热点的固定空域、固定时间段采用“每日双场次、天气允许即飞”的运营模式进行常态化飞行表演。这种模式不仅重构了城市上空的传播价值,也开辟了城市名片、公益宣传、企业广告以及个性表达等多元场景。公司预计,常态化表演会带动周边商圈客流量提升30%以上,激活周边夜经济的消费链条。
据了解,试飞成功后,辰星未来预计在9月中下旬正式上线业务。届时客户可以通过官方小程序选择时间和画面,实现“空中广告”的便捷订购。公司还计划将这一模式快速复制到全国各主要城市。未来可能实现全国多地同步联动飞行,以及个人画面小时极速审批发布等创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