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艺融
9月3日收盘,恒生指数成功站稳25000点大关,南向资金继续保持强劲态势,当日净流入额达到55.08亿港元。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9月3日收盘,年内南向资金净流入规模约为10057.29亿港元,成功突破万亿港元大关。
结合各方面信息,笔者认为,南向资金持续大规模流入主要表明以下三点:
首先,南向资金已成为提升港股流动性的关键驱动力。香港交易所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内地投资者在离岸市场的参与度不断提高,带动港股通2025年上半年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1110亿港元,接近2024年上半年的三倍。
另有数据显示,年内南向资金日均流入量为63.4亿港元,远超2024年日均流入34.7亿港元水平。仅8月15日单日净流入量便高达358.76亿港元。同时,南向资金在港股市场总成交额的占比持续攀升,今年上半年该比例达23%,远高于2024年的17.3%、2023年的14.1%以及2022年的11.8%,显示其对市场交易的贡献度不断提升,有助于改善港股市场流动性。
其次,南向资金的投资偏好鲜明,主要青睐高股息、低估值及高成长板块。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南向资金持股比例超20%的个股共有81只,主要集中在医疗保健业、金融业、工业、信息技术等领域。
从一季度的信息技术到二季度的新消费,再到近期的医疗保险和金融板块——南向资金这一持仓变动路径,体现了内地资金对港股整体战略性配置的提升。这也从侧面表明,南向资金在调动投资情绪和优化选股思路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
最后,港股市场稀缺性优质资产突出,吸引更多资金长期布局。对于南向资金而言,无论是想追求分红资产的稳定回报,还是要分享新经济板块的成长性,香港市场都具备明显优势。港股市场拥有一批稀缺性优质资产,例如,互联网平台、创新药企以及新消费、AI概念等高成长性资产,长期受到资金关注。今年以来,在港上市的59只新股中,已有13只被纳入港股通,主要集中在消费、科技、医药等热门板块,进一步增强了港股的结构性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