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讯】(记者范宏韬)日前,海关总署发布《2024 年度全国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排名结果》,前海综合保税区(下称“前海综保区”)以全国A类第三名的成绩首次跻身三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进入全国前三的综合保税区。
年度大考表现很亮眼
核心数据彰显硬实力
全国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是反映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年度“大考”。前海综保区凭借全方位的亮眼表现首次获评A类前三,其发展成果可从多组关键数据中清晰窥见。
2024年,前海综保区进出口总值达3752.5亿元,同比增长49.9%,这一增速远超全国综保区平均水平,进出口规模位列全国第四、广东省第一,占深圳全市三个综保区进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二,成为深圳外贸增长的核心引擎之一。今年1-7月,其进出口规模达2215亿元,同比增长19.1%,创同期历史新高,外贸“压舱石”作用持续凸显。
深圳海关所属蛇口海关前海监管一科副科长钟楷介绍:“目前前海综保区内已集聚进出口百亿级企业9家,其中越海全球成功跃升为千亿级深圳市外贸领头羊,嘉里大通、马士基供应链等10余家企业更实现营收翻倍增长,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协同的发展格局逐步成型。”
改革与创新双重发力
构建高效开放新生态
在通关便利化改革与业态创新的双重驱动下,深圳海关为企业降本增效提供有力支撑。针对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高价值产品,创新海关监管模式,支持建设电子元器件与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大幅压缩企业通关时间,真正将“时间成本”转化为“企业效益”。
“保税+”新业态的培育更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引擎。此前结合区内企业实际需求,深圳海关会同前海管理局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顺利将大疆玩具无人机、西门子核磁共振成像装置零件等企业亟须开展维修业务的商品纳入商务部、生态环境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的《关于发布第三批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的公告》目录,为企业破解“维修难、成本高”的瓶颈。
“保税+”业态的创新不仅赋能维修业务,还在租赁领域结出硕果。7月28日,深圳首架民航发动机保税融资租赁业务在前海综保区顺利清关,并交付承租企业顺丰航空有限公司。截至目前,前海综保区累计开展保税租赁业务涉及飞机11架、船舶2艘、飞机发动机1架,货值近40亿元,成为区域外贸新的增长点。
深圳海关依托前海综保区的平台及政策优势,推动保税研发、保税维修、保税展示、保税租赁等“保税+”模式“多点开花”,不断优化与升级,成为撬动贸易新业态的杠杆。
8月23日晚,“前海文化艺术品保税拍卖会暨华艺国际2025深圳·现当代艺术专题拍卖”在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正式举槌。这场拍卖会作为广东省首次艺术品保税拍卖,创新采用“境外保税+境内艺术”同台竞拍形式,为文化保税业态的发展路径提供了鲜活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