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下午,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支持指导、解放日报社主办的“思享汇”项目正式启动。首场会议以“‘十五五’:上海新发展——新环境·新空间·新动力·新作为”为主题,邀请四位知名专家围绕上海“十五五”规划与未来发展,分别从“新环境”和“新空间”两个维度展开深入研讨。
上海市第七届社联主席、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理事长王战提出,应辩证看待上海在“十五五”时期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在不确定性中把握确定性。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长周期相对衰退期的后期,危机与创新并存,安全与发展并举,需高度重视以人工智能为驱动的科技竞争。他强调,应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发展的战略指引,把握好金融中心与科创中心的关系,进一步发挥好上海在“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的桥头堡作用。

上海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张道根研究员认为,“十五五”期间,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关键在于,要逆势而进加大经济全球化步伐,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主要是国内的“五个中心”建设加快转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性“五个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上海全方位集聚辐射全球资源、要素、人才、产业的枢纽功能。他表示,上海要坚持服务国家战略的大局意识,以带动全国发展为目标,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着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要推动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更好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要。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从优化空间结构的角度分析了城市发展路径。他认为,在全球化和企业出海的大背景下,上海的“五个中心”建设必须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开放总体布局。他强调,要在加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提升上海都市圈的全球竞争力。同时要加强上海城市内部空间优化,中心城区需要再活化,新城建设则重在构建功能闭环,通过新一轮城市更新激活生活服务业,深化相关制度改革。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认为,“五个中心”与“人民城市”两大主线相互融合、相互赋能:前者着重于上海作为枢纽城市的功能强化,后者则强调投资于人。而投资于绿和绿色发展是要提高“五个中心”能级和人民城市建设水平。他指出,新一轮工业革命是“双工业革命”,一个是智能化,另一个是低碳化、绿色化,关键是两者的融合发展。上海应推动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以绿色动能助力城市创新与智能产业升级。

本次会议有效促进了学界与媒体的交流对话,为上海“十五五”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与构想,进一步推动了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