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陈归辞
9月4日,上海独角兽企业、光电混合算力提供商上海曦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曦智科技”)宣布,该公司近日完成规模超15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新一轮融资吸引了中国移动旗下基金、上海国投、国新基金、浦东创投等参与,老股东中科创星、沂景资本、某领先互联网厂商等继续追加投资。
曦智科技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沈亦晨博士表示,新一轮融资将用于加速该公司核心技术的开发和光电混合算力的规模化落地进程。他称大规模光电集成技术已经到了商业化的关键阶段,预计在未来五年内,光子芯片在智算中心内的份额将达到30%,曦智科技正在用颠覆式的底层创新推动算力基础设施的革新。
历轮融资情况
曦智科技成立于 2018 年 2 月,现有近 250 人团队,研发人员占比超 80%,核心成员主要来自麻省理工学院,也包含拥有丰富行业经验的业界知名人士。该公司聚焦光子网络与光子计算两大业务方向,推动光电混合技术从研发走向产业化应用。
该公司创始人、CEO沈亦晨在麻省理工学院读博期间曾参与研发了全球首个光子计算系统,2017年该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在《自然·光子》杂志上,沈亦晨是第一作者。次年,他创立了曦智科技,并以“远见者”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创新35人”首届中国区榜单。
该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孟怀宇博士在麻省理工学院读博期间曾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研发了全球首个片上光互连技术,其成果发表于《自然》杂志上。
公开信息显示,2018年,曦智科技获107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参投方包括百度风投、真格基金。
2020年4月,曦智科技宣布完成 2600 万美元 A 轮融资,该轮融资由经纬中国和中金资本旗下中金硅谷基金领投,祥峰投资、中科创星、招商局创投等跟投,老股东百度风投继续追加投资。
2020年7月,曦智科技完成数千万美元 A+ 轮融资,和利资本投资。
该公司 B 轮融资情况未公开披露,不过据张江科学城网站2024年2月发布的一篇文章披露,上海国际集团发起设立的上海科创基金领投了曦智科技的B轮融资。此后,腾讯投资、红杉资本、P7(沙特阿美)也接连完成对曦智科技的后续轮投资,曦智科技估值增长超过一倍。
多个数千卡集群已落地交付
在宣布完成15亿元人民币的最新一轮C轮融资不久前,曦智科技公布了其在超节点建设、CPO(共封装光学)等关键领域实现的多项技术突破及商业化进展。
在今年7月举行的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期间,曦智科技推出全球首个分布式光互连光交换GPU超节点——光跃LightSphere X,并摘获大会最高奖“SAIL大奖”。其联合壁仞科技、中兴通讯首次进行示范应用,并在上海仪电智算中心落地数千卡超节点算力集群。
光跃LightSphere X旨在扩展Scale-Up(纵向扩展)网络,创新引入先进光互连技术,突破了传统互连方式下机柜的物理限制,可构建高带宽、低延迟的大规模算力集群,显著提升GPU利用率。
在2025 WAIC上,曦智科技还发布了其先进光学方向的最新进展,联合燧原科技推出了国内首款xPU-CPO光电共封装原型系统,成为国内首次采用CPO技术实现GPU直接出光的案例。
随着大模型参数规模迈向万亿,算力需求爆发,算力集群跑步进入千卡、万卡协同时代。沈亦晨在此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曾表示,在2023年ChatGPT刚兴起不久、“超节点”概念尚未形成时,曦智科技就意识到这是重要机会,于是把自己的光互连产品线切入了超节点领域。他坦言,当前超节点对曦智科技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要利用好超节点这波机会,尽快地推广公司产品。
据悉,曦智科技重点围绕智算中心Scale-Up解决方案展开布局,目前已完成多个数千卡集群的落地交付。沈亦晨此前在专访中透露,其公司的目标是在年内落地万卡集群。此外,CPO的量产计划会放在下一代芯片里。
曦智科技称,一系列成果“标志着公司光子网络业务飞轮已启动”。
光子计算业务方面,今年3月,曦智科技发布最新一代光电混合计算卡曦智天枢,集成全球最大规模的128×128光子矩阵,首次实现了光电混合计算在复杂商业化模型中的应用。4月,曦智科技登上全球顶级学术期刊《Nature》,首次公开了其光电混合计算架构和光计算产品技术细节,以期更多合作伙伴加入该赛道,推动产业落地和应用。
据悉,曦智科技目前正在加速推进下一代光电混合计算卡的开发,将全面支持AI大模型,同时持续深化商业落地与生态建设。
沈亦晨表示,新一轮融资将用于加速曦智科技核心技术的开发和光电混合算力的规模化落地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