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深圳市养老护理院里,由星尘智能(深圳)有限公司研发的Astribot S1机器人学会了推轮椅、送茶水,还和老人们打起了太极拳;另一端,主营家政业务的杭州巾帼西丽集团正在和西湖大学合作研发家政机器人,计划今年10月正式落地应用。今年以来,具身智能等一批新技术的涌现,向万亿家政市场投入了一颗“石子”。
这是一个颇具潜力的市场,也成为了新技术落地的关键场景。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全国家政服务市场规模已突破1.2万亿元。2025年4月,商务部等9部门制定促进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的若干措施,提出要依托机器人等新技术、新设备拓展家政服务消费场景。8月,《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再次明确,要拓展服务消费新场景,加强智能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家政、养老、托育等生活服务品质。
在新技术入局的同时,家政市场也在需求变化带动下泛起“暗涌”:围绕“一老一小”的刚性需求增长,高端管家、健康管理、收纳整理等新需求涌现。“目前家政消费整体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尤其高净值家庭的服务需求还未得到充分满足。和去年同期相比,今年1-7月宜尔宝营收实现了10%左右的正增长。”中国家庭服务行业协会副会长、广州市家庭服务行业协会会长、宜尔宝集团董事长朱德毅向南方财经记者表示。
外部技术的冲击,叠加内部需求的迭代,这个传统的万亿市场正在迎来新的变量。
新技术入局
今年以来,随着人形机器人走上风口,多家头部企业均在公开场合表现出对家政服务市场的关注。
这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市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家政服务市场规模已突破1.2万亿元。《2024-2029年家政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家政服务业市场规模预计较2020年增长120%,其中养老护理、母婴照护、高端保洁三大细分领域贡献了65%的增量。
广东省家庭服务业协会对2025年家政服务市场的预测分析也呈现类似趋势。《供需失衡与技术驱动下的行业新格局——2025年春节后家政服务市场分析报告》(简称:报告)显示,2025年家政服务刚需属性持续强化,预计全年市场规模增速超25%,其中养老护理、高端育婴板块或成主要增长极。
面向万亿空间,新技术“跃跃欲试”。
今年8月,由海尔与星动纪元联合研发的家务机器人“HIVA 海娃”刚刚正式亮相,目前能够完成从地面到2米以上物品的拿取与清扫工作,并实现对海尔洗衣机、海尔洗地机等清洁设备以及烹饪设备的操作。同期,由碧桂园服务自主研发的“零号居民”清洁机器人已在其服务项目中投入使用近100台,计划年内在华南地区项目落地超1000台。
“我们也在关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在家政行业的应用。现阶段看,由于家政服务涉及很多复杂的服务动作,机器人等新技术或新的服务形式大多还处于研发调试阶段,部分社区在开展测试运营,但落地技术尚未完全成熟。”朱德毅表示。
从行业整体反馈看,现阶段机器人产业对家政服务的“渗透”也主要集中在保洁领域,与养老、育婴等刚性需求的适配仍处于前期探索阶段。
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但业界对未来新兴技术与传统家政服务的融合趋势多抱持乐观态度。“未来我想,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肯定是能进入家政行业的,只是需要过程。”朱德毅表示。
王府管家集团副总经理卢漫恩也在关注机器人等新技术在家政服务过程中能够发挥的辅助作用,“目前我们的家政人员上门服务也会带着机器一起,借助这些工具家政服务能高效很多。另外机器人也有一个比较大的优势是情绪稳定,不排除未来我们可能会带着王府机器人上门,作为一个辅助角色,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或者是增强体验感。”
朱德毅也表示,未来随着更多前沿技术进入家政业,行业发展模式或也将发生进一步改变,“一方面是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可能会被人工智能机器人取代,另一方面在服务方式上,特别是老人照护场景,可以借助智能设备实现夜间监控和应急处理,‘不住家服务’可能成为主流。而随着服务模式变化,从业人员需求也会趋向年轻化并需要具备操作AI设备的能力,人机协同将成为过渡期的主要形态。”
新需求涌现
人形机器人向家政行业蹒跚走来的同时,这个传统市场的消费需求也在涌现一些新的变化。
广东省家庭服务业协会发布报告显示,2025年家政领域的雇主需求持续攀升,并出现结构性分化,其中育儿嫂岗位需求同比增加20%,养老护理类需求增长超行业预期,折射出老龄化加速与多孩政策叠加效应,同时深圳前海、广州天河等区域高端需求占比达35%,要求本科以上学历管家型人才,高端服务需求增长拉动高端人才需求走高。
“今年上半年我们实现了收支平衡。其中拉动业务增长的除了需求量较大的清洁类业务外,管家式综合服务也是我们做得比较好的家政服务模式,由1位管家安排1-3位服务师为客户提供清洁、烹饪、孩童陪伴等综合服务。这个模式的客户量一直能够实现比较稳定的增长,而且续单率很高,只要体验过了,基本不会解约。”卢漫恩向南方财经记者表示。
与此同时,随着大众生活方式与消费偏好发生变化,一些细分领域的新需求正在出现。
“今年以来,家政行业衍生出现了很多新的需求,像健康管理师、睡眠管理师、整理收纳师,还有上门帮人遛狗遛猫这种宠物服务也出现了。这些新兴服务需求都非常需要人才,尤其需要高素质的年轻力量加入。”深圳轻喜到家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助理王晓丽告诉南方财经记者。
2024年末,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数据显示,根据初步估算,全国家政用工人员缺口超过2000万人。专业育儿嫂、养老护理员、家庭管家等岗位一工难求,市场潜力亟待释放。“包括我们轻喜到家,今年我们的人才缺口都还有两三千人,在持续招聘。”王晓丽表示。
朱德毅也表示,尽管近年家政消费市场需求有受到外部经济环境影响,但今年以来消费表现整体还是比较旺盛,其中宜尔宝集团1-7月营收规模实现了约10%的同比正增长,“我们认为,未来家政消费的市场潜力依然巨大。特别是随着新一代家庭消费观念和育儿方式的持续升级,无论是养老还是育婴领域,家政行业都将继续保持稳健发展的态势。”
广东省家庭服务业协会发布报告表示,2025年家政服务业正经历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驱动型"的转型,而随着AI面试、智能排班系统加速普及,行业也将保持"人力+技术"双轮驱动格局。在此背景下,企业需在政策红利窗口期内,通过标准化建设、品牌化运营与数字化改造构建核心竞争力,关注银发经济带来的适老化改造服务机遇,以及人工智能在非标服务中的落地应用,努力在行业分化浪潮中占据先机。
政策“组合拳”加码
万亿市场涌动下,从国家到省市级的各项政策也开始加速跟进。
从国家层面看,据南方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商务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多部门均已出台政策支持家政行业发展,政策着力点聚焦服务创新、人才培训、资金支持等多个维度。
其中,2025年4月,商务部等9部门就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扩大优质家政服务供给。具体措施包括,鼓励家政服务企业拓展专业深度保洁、整理收纳、家具家电清洗、室内空气治理、消杀消毒、营养咨询等新兴服务领域,并依托机器人等新技术、新设备拓展家政服务消费场景。
为强化资金支持力度,8月财政部等9部门印发《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将托育、家政领域纳入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支持范围,明确将支持提供托育服务的经营主体新建、改扩建及日常运营,优化服务设施布局,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部分省份已开始跟进。
9月,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开展2025年度上海市“人工智能+”行动项目申报,提出到2027年底,打造不少于10个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不少于100项核心技术突破,建设不少于200个具有标杆性的示范应用项目的目标。其中包括,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医疗康养、家政服务等重点领域打造应用示范标杆场景,落地创新场景应用。
人才培养方面,5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等6部门印发通知明确,将开展家政服务职业技能专项培训行动。培训任务包括,推行“岗位需要+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项目化培训模式,每年培训150万人次,其中家政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90万人次。
近年,广东也以“南粤家政”工程为依托,通过制定地方标准、服务规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技能大赛和推行持证上岗等探索,推动家政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自“南粤家政”工程启动至2023年底,广东全省家政企业数量已达3.4万家,增长近五成,家政从业人员数量达227.7万,增幅近80%,全省家政服务市场规模达1480亿元,增长约2.5倍。
“随着行业需求持续增长,尤其高净值家庭服务需求还未得到充分释放,加上前沿技术应用趋势增强,未来家政行业发展,关键还是在人才。”朱德毅建议,未来一方面可通过加强高校家政专业双师型"师资建设,进一步加强家政行业高素质人才储备,另一方面可推动保障性住房等人才支持政策覆盖家政从业人员,提高行业对高水平人才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