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车行至海拔3820米的山口,经幡在风中猎猎作响。我们提出了疑问:纯电动车敢来跑这些路吗?
“不是对电车不看好,”彼时,一位技术人员坦言,“而是当下,在这种极端环境下,传统燃油车带来的可靠性与驾驭乐趣,电车仍然难以完全复刻。”
今年8月,车天下君随着一汽奥迪Q家族在青海西宁开启“极境”挑战之旅。这场总里程超过1100公里旅程,从海拔2500米的西宁出发,途经龙羊峡、青海湖,最终抵达天峻石林,这条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路线,涵盖了峡谷横风、高原沙漠、河床浅滩和雅丹戈壁等多重复杂地形,成为检验车辆综合性能的绝佳试炼场。
挑战最恶劣路况,交给quattro
此次试驾阵容堪称奥迪品牌Q家族的“最强战队”,包括新奥迪Q7、新奥迪Q8和新奥迪SQ7三款旗舰车型。这些车型均搭载了奥迪引以为傲的quattro全时四驱系统和自适应空气悬架,正是应对高原复杂路况的核心利器。
驶入龙羊峡区域,峡谷横风开始考验车辆的稳定性。此时奥迪Q7的空气悬架系统展现出优势,通过实时监测车辆状态自动调整悬挂硬度,在侧风干扰下仍能保持稳健轨迹。
最具挑战性的高原冲沙环节,奥迪的quattro四驱系统大放异彩。在傲日尖贡玛沙漠45度垂直天梯上,系统每10毫秒就会分析一次转向角、加速度和发动机扭矩等数据,提前0.5秒预测车轮抓地力极限并调整动力分配。驾驶2.0T动力的新奥迪Q7冲顶时,涡轮增压发动机有效缓解了高海拔动力衰减问题,虽然海拔3000米处大气压力下降30%会影响燃烧效率,但通过精准的燃油喷射控制,仍能保持线性动力输出,这是依赖电池的电动车难以企及的平顺体验。
穿越天峻石林的河床路段时,空气悬架将车身升高以获得更大离地间隙,配合全地形模式,车辆轻松碾过布满鹅卵石的河道。同行的电动车此时不得不谨慎绕行,因为电池底部磕碰风险和涉水后散热系统的潜在问题都让驾驶者束手束脚。而一汽奥迪Q家族车型的机械四驱结构无需担心电机防水性能和电池温度平衡问题,这种机械可靠性正是长途探险的安心保障。
在青海湖畔的连续弯道中,奥迪Q8的全轮转向系统发挥作用,低速时后轮与前轮反向转向缩小转弯半径,高速变道时则同向转向提升稳定性。燃油车的动力输出通过8挡手自一体变速箱层层传递,油门踏板的细微操作都能转化为精准的速度变化,这种人车沟通感,是当前纯电动车的单速变速箱难以复制的。
高原极境路况,燃油车仍“棋高一着”
面对种种不可预测的高原极境路况,燃油车与电动车的体验无疑截然不同,尤其电动车在高原行驶时需要顾虑的问题会更突出。
譬如在补能方面,此次试驾路线中,每隔几十公里就能看到中国石油的加油站,一汽奥迪Q家族一箱油的续航普遍超过700公里,且“加注能量”仅需五分钟,补能毫无压力。但对电车来说,最近的快充站已在两百公里之外。而在性能方面,电动车在高原低温环境下电池活性会显著降低,导致续航大幅缩水;在如长距离爬坡的持续的高功率输出下,会导致电池过热,系统为保护电池会主动限制功率输出,变成“越爬坡越没劲”。相反,以一汽奥迪Q家族涡轮增压燃油车为例,通过ECU的主动调节,能够更好地补偿高原氧含量下降带来的影响,动力输出更加稳定可靠。
最后是恶劣环境的适应性。quattro®机械四驱系统以其纯粹机械结构带来的即时响应和超强可靠性著称,无需电控系统的过多干预,在极端低温、连续颠簸等恶劣工况下,其耐用性和稳定性经过了数十年的极限验证。
说这么多,并非在否定纯电动车,而是在陈述一个事实:当前动力能源多元化,不同车型也有其最适配的场所。如纯电动的优势?都市通勤、平坦公路上的正常巡航。但当你想真正地去探索未知,拓宽生活的半径时,一台顶级燃油车能给你的安全感,目前仍然是电动车无法超越的。
跟随着一汽奥迪Q家族车队顺利完成此次极境之旅的穿越,Q家族凭借quattro四驱、空气悬架和涡轮增压发动机的黄金组合带来的驾驭优势,不仅体现在技术参数上,更存在于那种无需担心续航、随时可以征服未知路况的从容底气中。这种机械与自然对话的驾驭乐趣,或也将正是燃油车在电动时代仍被珍视的核心价值。
或许未来电动车技术会解决高原续航和动力等问题,但就当下而言,想要无拘无束地探索青海这样的壮美疆域,奥迪Q家族所代表的传统燃油车,依然是承载"诗和远方"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