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深圳进一步全面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
9月4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一级巡视员产耀东介绍了《措施》有关情况。产耀东表示,《措施》是《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印发后,国家部委出台的第一份支持深圳深化改革的文件,也是自然资源部给予深圳的第一份城市空间治理综合改革方案。

深圳自然资源领域改革新闻发布会现场。杨子晏摄
据悉,《措施》共提出五方面20条改革举措,聚焦支持深圳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打造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典范的目标,优化提升自然生态空间、存量土地空间、海洋经济空间、数字智慧空间和区域协同空间等“五大空间”,牵引推动空间治理向绿色低碳、集约高效、精细智慧、安全韧性、一体融合加速转型,加快打造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具体来看,在精细治理自然生态空间方面,《措施》提出,支持深圳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高标准安全,让绿色与安全成为城市最重要的底色。
在创新激活海洋经济空间方面,《措施》提出,支持深圳贯彻落实海洋强国战略,坚持海陆一体、统筹联动,在海洋科技创新、产业经济、资源利用、全球治理等领域做优做强,推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新突破。
在集约利用存量土地空间方面,《措施》提出,支持深圳聚力城市内涵式发展,统筹做优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提升城市发展集约度和综合承载力。
在创新打造数字智慧空间方面,《措施》提出,支持深圳加快空间治理数智化转型,充分发挥空间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重要作用,引领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
在一体构建区域协同空间方面,《措施》提出,支持深圳贯彻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更大区域内优布局、促联通、谋发展。

图源:深圳发布
建好用好国际红树林中心是《措施》中的首项任务。国际红树林中心临时秘书处秘书长鲍达明透露,随着国际红树林中心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近期又有津巴布韦、苏丹共和国加入国际红树林中心,目前意向成员国达20个。
《措施》对海洋经济发展作出了相关表述。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孔繁昌表示:“深圳将坚定不移激活蓝色经济动能,挖掘‘三湾一洋’无限潜力,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围绕海洋开发集聚高端科技创新资源,大力发展海工装备等先进制造业、邮轮游艇等海洋旅游业,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构建具有深圳特点和优势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此外,孔繁昌表示:“深圳将坚定不移创新空间智慧治理,积极拥抱人工智能等科技浪潮,拓展‘空间+AI’多元应用场景,充分发挥空间数据对低空经济、智能无人体系的服务支撑作用,加快打造‘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