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联储调查周四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尽管过去一年人工智能(AI)在企业中的普及率显著增加,且预计未来还将持续扩张,但迄今为止,因AI而削减岗位的情况仍不多见。
调查结果显示,大约40%的服务业企业表示正在使用AI完成各类任务,高于去年的25%。预计这一比例还将继续上升,未来六个月内,44%的企业预计将部署AI工具。
在制造业领域,已有26%的企业采用AI工具,约三分之一表示将在半年内跟进。该研究基于对纽约和新泽西北部地区数百家企业的调查。
长期以来,外界普遍担忧AI可能在未来几年对就业市场形成重大压力,尤其是对高薪的专业和管理岗位冲击最大。
而随着AI的真正普及,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正就其对整体经济的影响展开激烈讨论,尤其是它可能如何重塑劳动力结构。今年6月份,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国会听证会上表示,AI极有可能带来真正巨大的变革,但目前在其落地节奏及整体影响方面仍存在高度不确定性。
多项调查表明,企业使用AI的主要目的在于节省日常事务上的时间,因此对就业的冲击仍难以明确衡量。纽约联储的调查显示,服务业企业主要利用AI进行信息检索,而制造业企业则更常用于市场营销和广告推广。
在行业分布上,信息、金融以及专业与商务服务领域中,有一半以上的企业已在使用AI;而在农业领域,则尚无企业启用这一工具。
研究指出:“虽然因AI导致的裁员并不常见,但服务业企业预计未来几个月裁员压力将有所上升。”
约13%的企业预计将在未来六个月解雇员工,但研究人员同时强调,这一比例与去年相同,而去年最终付诸实施的并不多。与此同时,约11%的服务业企业表示,因AI的应用反而增加了招聘。
研究结论认为:“从整体经济层面来看,AI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可能相对温和,至少到目前为止,并未出现显著的裁员迹象,尤其考虑到其影响可能既有负面也有正面。”研究还指出,那些已经有工作的员工,更有可能接受再培训,而不是被直接取代。
不过,斯坦福大学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AI正显著削弱部分美国年轻人的就业前景,而受冲击最严重的,是那些生成式AI最容易替代人工任务的岗位,例如软件开发。
纽约联储也指出,迄今为止对就业的温和影响未必会一直持续下去。“展望未来,随着企业持续把AI融入运营,它们预计将出现更显著的裁员并收缩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