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股指持续在高位震荡,且大小盘走势出现分化。快速拉升过后,市场需要整理巩固。
业绩催化告一段落
8月,股市的赚钱效应凸显,结构化行情演绎到极致。中证人工智能指数连续3周涨超10%,AI上游算力公司多数股票月度涨超50%,更有部分公司股价单月翻倍。股价的上涨与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是分不开的。2025年上半年,算力硬件板块的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增速达25.86%。其中,光模块、PCB、GPU等细分领域业绩增速多超50%。然而,进入9月,业绩催化告一段落,并且普涨之后,市场估值已不再便宜。
截至9月2日,沪深300指数市盈率(TTM)已经达到14.14倍,处于10年86%的分位值,高于10年均值+1倍标准差。同样,上证50指数市盈率(TTM)已经达到12倍,处于10年92%的分位值,也高于10年均值+1倍标准差。虽然在“牛市”中,市盈率处于1倍标准差以上可能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但这也说明当前估值并不便宜,利多消化完毕,股指可能出现震荡走势。
经济数据体现韧性
国家统计局8月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4%,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改善。其中,生产指数为50.8%,新订单指数为49.5%,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7.2%,均较上月有所提升。生产指数在“反内卷”和生产淡季的背景下超预期上行,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内需的稳定和股市的上行为经济修复带来信心;另一方面,出口商“抢出货”进一步拉高生产强度。此前,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一则关于优化企业所得税预缴纳税申报有关事项的公告,从10月1日开始,代理出口货物的企业在预缴申报时,必须同步报送实际委托出口方的基础信息和出口金额,出口政策进一步规范化,打击“买单出口”(没有出口资质的企业用别人的出口身份发货)。10月1日之前,出口商可能存在“抢出货”行为。高频数据显示,8月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上升6.3%。分行业看,纺织服装、汽车制造、石油加工、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出口指数明显上行,黑色冶炼出口指数上涨至扩张区间。
8月PMI出厂价格指数和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分别上涨0.8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至49.1%和53.3%,价格指数连续3个月回升。价格的上涨源于整治“内卷式”竞争初见成效。16个行业中,有11个的出厂价格指数环比走高,其中电气机械、纺织服装、通用设备等中下游制造业价格回升明显,在上个月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后,价格回升趋势已传导至中下游制造业。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企业为了维持利润,也为响应“反内卷”号召,提高出厂价格。从此前公布的1—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数据可以发现,上游和中游企业利润显著改善,私营企业利润增速由负转正。后市,上市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向好。
总的来说,市场快速上涨之后,短期需要消化整固,而中期,经济数据显示向好趋势,上半年上市公司整体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正增长,在扩内需、“反内卷”等政策显效发力背景下,业绩推动的股指行情仍可期待。
(作者单位:银河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