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下半年以来,多个重点城市的土地市场依旧维持热度。
9月4日,上海2025年七批次土拍收官,共涉及5宗地块,总出让面积13.99万平方米,最终3宗地块溢价成交,2宗地块底价成交,总成交金额111.16亿元。其中,杨浦区地块竞争尤为激烈,最终由中铁置业联合体竞得。
作为房地产市场的关键上游,土地市场的供应规模、成交价格以及政策调控走向均对市场产生深远影响。中指研究院上海数据总经理张文静表示,上海正加快优质土地供应,尤其侧重重点发展板块,预计土拍热度将逐步传导至区域新房价格,上海房地产市场将有望保持稳定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缩量提质”正成为全国土地市场的整体趋势。克而瑞的报告指出,面对行业库存压力,地方政府供地策略呈现两大特征:一是总量持续收缩;二是结构优化加速。核心城市通过降低容积率、聚焦优质地块实现“缩量提质”。
以深圳为例,今年以来,深圳推出多宗“迷你地块”,相关宅地吸引不少房企角逐,并出现高于预期的溢价率。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重点城市土地出让均呈现小型化、位置在中心区域且利润确定性也较强的特点,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变化快,只有小地块才能满足尽快开发、尽快销售,以及尽可能消除更多不确定性的要求,同时缩短开发周期以提振开发商拿地的积极性。
深圳一家民营房企的营销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民营房企不能比“规模”,会聚焦于区域深耕,即使拿地也会选择体量小、总价低的地块。与此同时,最近各地政府及时调整供应和取消多项限制,吸引了一些财务状况仍不错的民营房企出动,而且一些民营房企在户型设计和面积赠送方面更有灵活度,有助于打造高得房率且控制总价的刚需产品,这些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较好,有利于快速回款。
此外,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300城住宅用地成交规划建面同比下降约10%,出让金同比增长约16%,一二线城市平均溢价率均超10%。
中指研究院指数研究部总经理曹晶晶表示,进入下半年,房企继续在重点城市加快“补仓”。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市场出现部分“调规再出让”地块,政府通过降低容积率、降低商业比例等方式提升土地价值,获得市场认可。土地调规一方面可解决“商办过剩、住宅错配”的结构性失衡;另一方面可降低房企开发强度、减轻资金压力,有助于稳定市场。未来,房企将延续“聚焦深耕”的投资策略,核心城市优质地块竞争态势或将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