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陈溪乡小陈岙村的溪隐药材基地里,10多名村民正埋头劳作。只见他们双手轻托着一株株三叶青幼苗,稳稳放入特制的定植篮,便于将来整株起获。“三叶青种得越久越值钱,如今成了乡亲们的宝贝疙瘩。”基地负责人倪满乾欣喜地说。
曾在外从事工程行业的倪满乾,如今在家乡的竹林间找到了新的天地。这里地处四明山麓,是省级生态乡,气候湿润、植被茂密,首乌、黄精、五加皮等野生中草药资源丰富。
良好的生态,是发展林下经济的最大底气。今年年初,陈溪乡启动万亩中草药基地建设。倪满乾敏锐地发现了商机,返乡当起了农创客。他与小陈岙村签下合作协议,采取“土地银行+技术托管+风险共担”模式——村集体以土地整治入股,占股20%;企业负责种苗采购和标准化管理,并将毛利润的20%反哺村集体;种苗公司保底回收。这一模式既稳住了村民收益,也让产业基础更牢固。
上虞区陈溪乡党委书记陈立林介绍,乡里鼓励下辖8个村立足资源优势,各展所长,发展林下经济“一村一品”——太平山村主打黄精,小陈岙村专注三叶青,干溪村培育浙贝母,陈溪村、虹溪村、陈家岙村种植白芨等。乡里以黄精精品示范园为核心支点,配套建设种植、加工、研学、康养四个功能区,串起各村特色中药材产业,打造从种苗培育、田间管理到深加工、研学体验、康养利用全产业链。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有望突破1000万元,每年提供数百个就业岗位。
林下经济在山林里“生根”,在市场上“结果”。太平山村竹园与坡地间,45万余株长梗黄精油亮挺立;共富工坊里,“九制”黄精和一系列衍生产品琳琅满目,吸引游客驻足购买。太平山村去年黄精产品销售额突破200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70万元。“自打跟着种黄精,我家一年能增收3万多元。林下经济真是‘绿色银行’。”陈溪乡太平山村村民陈益民说。上虞区鼓励山区各乡镇因地制宜,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林下黄精种植1200亩、新种及抚育改造油茶775亩、退化林修复及森林质量提升8900多亩。
林下生金,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答卷。浙江省大力推进的“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增收帮扶工程,聚焦山区资源优势,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林下道地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并将林下经济作为生态产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截至今年年初,浙江全省建成“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帮扶基地500个,总面积超15万亩,从事林下经济的人数达107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