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汽车零部件到农产品,从食品到航空航天产品,历经10轮磋商后,美日贸易协定终于以白纸黑字的形式敲定了细节。
当地时间4日,白宫网站信息显示,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正式实施美日贸易协定,对大部分日本输美产品征收最高15%的关税,包含汽车及零部件。
据悉,该行政令将明确关税调整措施,确保此前已征收较高关税的日本进口产品不会被双重征税,而此前税率低于15%的商品将调整至新税率。
“至关重要的是,与美国历史上任何其他协议不同,日本政府同意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这些投资——由美国政府选定,将创造数十万个美国就业岗位,扩大国内制造业,并确保美国世世代代的繁荣。”白宫补充道。
上述协议早已于7月底达成,但美日双方当时在具体条款上的谈判一直持续至今。日本政府数周来一直在推动该协定的最终确定。正在美国的日本首席谈判代表赤泽亮正(Ryosei Akazawa)强调,日本与美国达成的5500亿美元投资协议也将对日本有利,“作为美国的特殊伙伴,日本将以同样有利于日本的方式,合作在美国境内建立关键经济安全行业的供应链。”
这些领域市场准入突破性开放
美方行政命令中写道:“根据该协议,美国将对几乎所有进入美国的日本进口产品征收15%的基准关税,同时对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产品、仿制药以及美国无法自然获得或生产的自然资源实施单独的行业特定待遇。”
与此同时,白宫强调,日本将为美国制造业、航空航天、农业、食品、能源、汽车和工业品生产商提供关键领域市场准入的突破性开放。
具体而言,比如,在农业领域,日本政府正致力于加快实施“最低准入”大米计划,将美国大米采购量增加75%,并购买包括玉米、大豆、化肥、生物乙醇以及其他美国产品在内的美国农产品,总额达每年80亿美元。
当前日本最低市场准入大米总量为每年77万吨,其中约35万吨来自美国,当前增加75%后,美国大米进口量将提升至约60万吨。不过,此前已有日本政府官员表示,这一调整并非扩大总体进口规模,而是通过内部结构调整实现,比如计划将原本从泰国等地进口的大米份额转为美国产大米。
声明中还显示,对于输美日本汽车及其零部件的关税从此前的27.5%最终回落且定格在15%,对于日本汽车业来说,也算松了口气。日本财务省数据显示,2024年日本对美国的出口总额为21万亿日元,其中汽车及零部件贡献了超过7.2万亿日元,约占三分之一。据日本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4年日本对美国汽车出口量达137万辆,占该国汽车出口总量的30%以上。
作为交换,白宫声明还显示,日本政府还致力于允许在日本销售美国制造并获得美国安全认证的乘用车,且无须额外测试。
此前,日媒曾报道,进口到日本的美国汽车必须单独得到日本的认证,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个月时间。这一规定当时就引起了特朗普政府的不满,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3月底发布了一份报告,将不同的安全标准认定为“非关税壁垒”。
影响有限?
对于上述市场准入的放开,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日本首席经济学家长井滋人(Nagai Shigeto)告诉第一财经,在短期内不太可能产生显著影响。他举例道,在日本汽车市场中,日系、欧系以及近些年兴起的中国品牌汽车占据主导,美资汽车其实自2016年起就已陆续退出日本市场,市场份额仅为10%不到。
对于日本汽车业享有的15%进口关税,美国汽车行业内已抱怨不断。美国国内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美国车对日出口不会明显改善,相反协议内容对日系车企有利。根据协议,日本进口汽车15%的关税水平明显低于来自加拿大和墨西哥25%的税率。这意味着在日本生产、使用较少美国零部件的车辆,将比在北美生产、大量使用美国零部件的车辆享受更低的关税待遇。
美国汽车政策委员会(AAPC)主席布兰特(Matt Blunt)表示:“很多日本进口车几乎不用美国零部件。若适用的关税低于在北美生产的车,就会损害美国产业和工人的利益。”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也在日美达成上述协议后发表声明称,“美国工人再次被抛弃”,指责日本厂商数十年来一直享受向美国市场自由准入的红利,而此次日美协议并没有对此作出纠正。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也认为,“如今的日本已经进入通缩思维,民众普遍抱有‘捂紧钱袋子’的想法,因此日本开放商品市场对美国提升利益的效果不会很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前景并不明朗。8月底,美国上诉法院裁定,总统特朗普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LEEPA)实施的大部分全球关税政策系“非法”。特朗普很快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炮轰这项裁决,并称他将向美国最高法院提起上诉。特朗普还暗示,如果他的全球关税行动最终被美国法院裁定非法,与欧盟、日本和韩国等达成的贸易协议将被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