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折叠设计PC,到卷轴屏 AIPC和轻薄太阳能笔记本,接下来,AI PC还能朝哪个方向卷?
9月5日开幕的IFA(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上,联想联合英特尔、AMD、微软等推出多款AI 终端,包括高性能PC、智能平板、沉浸式游戏设备和摩托罗拉智能手机,此外还发布了两款概念性产品:一款可以在横屏和竖屏之间转动切换的14英寸AI PC,和一款搭载智能支架和AI感知,能够实现人脸追踪、语音控制和健康管理等功能的概念机。
概念性产品发布后,未来能在多大程度上真正实现落地?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智能设备业务集团(IDG)总裁Luca Rossi 对第一财经记者举例,联想在 2017 年就展示了首款折叠屏笔记本概念。虽然当时它无法商业化,但积累的技术和专利最终促成了摩托罗拉 Razr折叠手机的问世。
“我们清楚,很多(概念性)项目可能永远不会上市。” Luca Rossi说,联想愿意为此投入资金,即便项目没跑通也积累了经验,应用到下一个项目。而在筛选逻辑上,创新必须与商业可行性并重。例如,一台笔记本成本如果需要5万美元,即使想法再炫酷,到市场上也无法走通。
5年后一切PC皆AI
过去几个季度中,全球PC市场同比增长在4%到7%之间,Luca告诉记者,联想上个季度实现了超10%的增长。背后除了来自于AI PC的推动,也得益于Windows 10向Windows 11的过渡。“Windows 10将在10月底停止支持,很多企业正在加速换机,目前这一进程大约完成一半,因此未来两三个季度仍将保持不错的增长。”
在联想上个季度出货的机型中,约有30%是AI PC。Luca评价,AI PC 整体表现良好,但最好的还没到来,因为硬件已经趋于成熟,而软件生态仍在建设中。“接下来几个季度会有大量应用推出”,尤其是在Windows 11升级高峰过后,AI PC将在消费和商用两端进一步普及。
Luca预计,今年AI PC将随着更多应用的出现迎来真正爆发。“目前全球AIPC采用率在20%-25%,联想达到30%。我预计1到1.5年内将达到50%,3年内达到70%-80%,4到5年内几乎所有PC都将是AI PC。”
但消费者是否真正理解AI的价值?Luca承认,目前完全理解并主动寻求AI功能的用户占比相对有限,更多用户更新换代是因为AIPC设备本身轻薄、电池续航时间长等优势。此外,也有一部分源于“面向未来”的心态,用户愿意为一台“更先进”的设备付费。
还有人提出疑问,当业界谈到 AI PC 时,基本上是指使用 Intel 或 AMD 的带有 NPU (神经网络处理器)的笔记本设备。但人们日常习惯使用的 AI如ChatGPT、MidJourney等是运行在 NVIDIA GPU 服务器上的应用。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竞争关系?
Luca认为,带AI的笔记本想要替代整个 ChatGPT云端堆栈是不现实的。未来将是一个混合式AI时代,用户会在终端、边缘端、云端之间协作完成任务。例如有些用户的推理需求是轻量级或是注重隐私时,更希望在本地机器上、用本地数据完成。
他还透露,目前至少有80到100家独立软件供应商(ISV)正在将其应用移植到能够利用NPU处理工作负载的版本 。他将AI PC的价值拆解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已经实现的如长续航和计算能力;第二阶段是已经落地的首批AI体验,例如微软的Copilot和一些ISV解决方案,这些应用利用NPU实现更快速度和更低功耗 。第三阶段将是最庞大的部分,它将催生大量基于NPU的新应用和创新。
AI如何颠覆硬件?
在过去20年里,笔记本电脑的尺寸、外形几乎没有任何根本性改变。 这一波AI浪潮背后,是否会催生全新硬件形态?PC的形态是否也会被颠覆?
Luca给出肯定答案。他认为,AI驱动的自然语言交互和大模型技术,可能推动PC设备走向无键盘、纯语音交互等新形态。未来的设备可能更小,用户只需要语音就能完成所有操作。
“但这需要时间,技术必须高度可靠。语音交互最大的问题一直是可靠性。”他说,“你不会希望因电脑误解指令而抓狂。”随着时间推移,联想会测试新的形态,但这并不意味着笔记本会消失,而是会出现根据不同需求竞争的新形态。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贾朝晖对第一财经表示,过去软件以单一应用为主,用户需要学习使用;而未来是由智能体驱动各种服务,用户通过自然语言表达需求,智能体便能调用服务来满足。过去是“硬件先行再做软件”,未来则可能是“软件驱动硬件”。
尽管目前AI PC的“杀手级应用”尚未出现,但Luca预计,企业市场“杀手应用”的突破点或将来自生产力提升工具,而消费市场则可能依托“超级智能体”(Super Agent)实现体验跨越。未来这类超级智能体将在笔记本、平板、手机等设备中本地运行,按需提供AI服务。
除了PC外,Luca特别提到,智能眼镜可能成为未来2-5年内有潜力的设备方向之一。因为眼镜是人们已经习惯的形态,这一点很重要。但它在计算能力、电池续航和镜片等问题仍需技术突破。
在采访中,Luca还谈及联想的全球制造战略。他强调,和几乎所有竞争对手不同,联想超过一半的设备产自自有工厂 ,在墨西哥、匈牙利、巴西、印度、日本等地都设有工厂,这些布局并非为应对关税问题而建,而是在10年以上。
以墨西哥工厂为例,其不仅服务本地市场,也为美国和拉美其他地区供货,尤其在生产大型工作站等不适合空运的产品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更接近终端市场意味着更短交付周期和更低运输成本,巧合的是,这也契合当下应对关税和供应策略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