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武汉9月5日电(记者黄韬铭、乐文婉)博物馆内,简牍里的历史一隅在现代技术加持下被重新照亮,游客纷纷驻足观看;夜幕降临,长河上灯火闪烁,游船伴着轻柔晚风徐徐前进……近日,记者随“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团深入湖北多地,观察当地如何利用优势资源发展文旅产业,拉动消费。
荆风楚韵,源远流长。历史长卷舒展,浪漫灵动的荆楚文化为文旅市场开拓出新空间。
云梦县博物馆入口,巨大的弧形高墙以红黑楚漆为基调,刻画其上的麋鹿、章台、旗阵,仿佛瞬间带人穿越时空,走入灿烂瑰丽、大开大合的历史中。
作为楚别都、秦重镇,云梦曾先后出土多枚简牍,一系列考古成果自成脉络。近年来,云梦县博物馆实施改造提升工程,新增沉浸式展厅、秦简书写台等设施,助力文明载体穿越时空,文明瑰宝永续留存。
“将文化融入游览体验,越来越多游客愿意把‘文化’带回家。”云梦县博物馆副馆长栾丽说,玩偶、香包等文创产品深受游客喜爱。今年1至7月,该馆文创收入突破400万元,接待研学团队2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增长。
楚地阔无边,苍茫万顷连。华灯初上,长河边、古城里,荆楚大地的夜经济愈发火热。
夜色降临,“长江三峡1”号纯电动游轮缓缓驶出码头。两岸灯光随音乐变幻闪烁,宜昌的夷陵长江大桥、宜万铁路桥、镇江阁等景观渐次呈现,不少游客走上露天平台,凭栏远眺。
“电动游轮运行很平稳。江风清凉,感觉‘人在画中游’,非常怡人。”山西籍游客景女士说。
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分界点,是三峡大坝和葛洲坝等水利枢纽所在地。近年来,当地依托区位优势与资源禀赋,推出“两坝一峡”“长江夜游”等旅游项目。
三峡旅游集团旅游发展事业部副总经理张华明介绍,今年暑期,“两坝一峡”游轮接待游客近百万人,同比增长30%,再创新高。
行唐礼、吟唐诗、赏唐乐、观唐舞……白日里恢弘气派的襄阳唐城景区,晚上流光溢彩、乐声怡人。
景区一角,讲解员付秀丽身着唐朝服饰,对来往游客行唐代叉手礼。“景区突出盛唐文化,仿照唐朝建筑群搭建,是多部影视作品的取景地,希望游客朋友们能在这里感受夜色中的盛唐。”付秀丽说。
此外,景区多个节目突破传统演出模式,利用裸眼3D投影等技术打造行进式夜游体验,让游客“边逛边赏”,在光影流转间“穿越”回大唐盛世。2025年上半年,景区接待游客103万人次,其中夜间游客占比达60%。
球幕影院高清观影、VR设备沉浸体验……现代科技赋能,湖北多地解锁更多文旅新玩法。
夜幕低垂,湖北十堰“武当一梦”园区内灯火璀璨。看完沉浸式表演走出剧场,许多游客还在不断回味。
“剧目融合戏剧、舞蹈、武术、杂技、曲艺等多种艺术形式,运用前沿视觉装置和全息交互技术,将千年武当文化从静态展示转变为动态交互,更鲜活生动地呈现给游客。”湖北太和武当文化演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明说,今年开业以来景区已接待游客60万人次,营业收入2000万元。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克克介绍,近年来湖北立足文旅资源优势,统筹文艺创作、文博保护与旅游发展协同发力。今年1至7月,湖北接待游客5.47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约57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61%、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