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发布《修改〈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等4件规范性文件有关公告(征求意见稿)》引发社会热议,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删除了电子支付交易限额相关规定,删除了关于信用卡透支利率上下限管理、信用卡业务信息披露,以及删除利率报送等相关规定。
就目前而言,央行取消电子支付交易限额以及信用卡透支利率上下限,无论对于银行机构、广大实体企业还是居民金融消费者,都将产生良性互动的金融效应,有利于实现经济与金融的同频共振。
一方面,有利于消除对电子支付交易业务的限制,推动电子支付交易从“小额便民”向“全场景覆盖”转型。全社会电子支付交易业务将会快速增长,并将加速全社会资金流转速度,提高资金运用效益。取消限额,意味着电子支付交易额度可大幅扩大,无论是实体企业还是个人消费者,大额支付需求从梦想变为现实,并得到极大满足,为企业和居民铺就一条大额资金流动的快速通道。
企业之间资金往来效率大大提高,可节省资金运用成本,间接减轻实体企业负担,有利于促进实体企业经营效益提升;对于居民而言,无论是购置房产、跨境交易,还是参与高端消费,资金流转都将更加顺畅,支付交易的体验感大大提升,会吸引更多金融消费者加入电子支付交易行列;对于银行机构来说,大额电子支付交易业务笔数将会快速增长,银行电子支付交易业务的经营收入也将水涨船高,为银行贡献可观的中间业务收入,弥补净息差收窄的不足,促使银行提高经营盈利能力。
电子支付限额改革体现了央行监管从依据数量型条款向依据内在风险条款转变,监管重心已转向全流程风险防控和功能监管。尤其是《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更强调穿透式监管和备付金管理,形成了更灵活高效的监管框架,既保障了安全,又激发了市场活力,还可推动电子支付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能极大地增强银行电子支付交易和信用卡利率管理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激发银行不断改革创新的动能,推出更多适合广大金融消费者的电子支付业务和信用卡新产品,为电子支付业务和信用卡业务开拓出一条前景更广阔的发展之路。取消电子支付交易限额和信用卡透支利率上下限可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金融效果。限额放开、利率上下限放开,会让金融机构更加灵活地设置利率,也让消费者可以用电子支付等便利手段购买大件消费品,刺激消费者使用信用卡的频率,为盘活银行电子支付业务和信用卡业务创造有利条件。
同时,取消透支利率限制,将让银行获得更大的定价自主权。银行能够依据客户的信用状况、消费习惯和风险等级,量身定制差异化利率方案,为信用好的消费者提供更低利率优惠,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极大地促进消费信贷发展,为拉动内需、提振我国经济提供动能。
此外,也可发挥信用卡利率的“惩罚”功能,让信用欠佳者承担更高的信用卡使用成本,从而实现信用卡市场的“良币驱逐劣币”,将缺乏足够偿还能力的消费者排除在信用卡消费之外,最终抑制信用卡市场乱象,营造信用卡市场良好生态,为降低银行信用卡不良资产率创造有利条件。尤其是删除利率调整提前报告要求,更加有利于减少行政干预,能提高银行自主经营能力,使其能更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使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更加符合市场化改革方向,有利于激发信用卡市场活力。
但是,取消电子支付交易限额和信用卡透支利率之后,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央行以及相关金融监管机构和银行应建立并完善大额电子支付交易监测系统,随时掌握大额电子支付交易动态,对大额电子支付异常情况及时发出预警并进行有效堵塞,避免支付交易者资金被骗或者违法洗钱犯罪等现象发生。二是信用卡透支利率上下限取消后,银行机构在设定信用卡透支利率时应把握一个科学合理的度,充分体现信用卡透支利率的普惠性和人民性,防止出现人为无限提高透支利率或无限下调透支利率等人为道德风险,确保信用卡透支利率的公平公正,绝不能让信用卡透支利率成为消费者的“伤心地”。
(作者系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