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是天津市宁河区实现“从生态佳到生态+”的关键5年。9月5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宁河区专场。宁河区委书记白凤祥、宁河区生态环境局局长李兴亮、宁河区发改委主任王楠等人介绍宁河“十四五”高质量发展5年蝶变的有关情况。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十四五”时期,天津市宁河区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累计引入北京项目50余个、落地京冀实体项目115个。同时,宁河区在四个方向上探索“生态+”发展路径,取得较好成效。
五大维度突破打造区域融合样板
“十四五”时期,是宁河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转型期、瓶颈突破期。白凤祥表示,
宁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抓紧抓实“三新”“三量”,明确了“一海一城、两区两带”发展格局,以及“生态立区、制造强区、乡村兴区、惠民福区”发展路径,加快实施“六大行动”“六大攻坚战”,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宁河发力深耕京津冀协同,产业、生态、民生等领域突破显著。王楠表示,在“十四五”期间,宁河区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聚焦“融入”核心、做实“对接”文章,取得了多方面突破进展。
一是产业共兴。构建“政策支撑+机制保障+平台承载”全链条体系,累计引入北京项目50余个、协议总投资超203亿元;与中核集团、中国通用等央企建立长期合作,中国民航大学新校区建设、北京红星酒业天津分公司迁建等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中国和平集团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等重点项目顺利签约,形成“签约一批、落地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
二是生态共治。坚持“一地超标、三地共治”,连续7年实施大气污染“五控”联动,建成京津冀首个露天焚烧高架视频监控系统;联合开展水流域巡查和水污染应急演练,助力宁河获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世界“自然城市”。
三是道路共通。构建“多节点、网格状”交通网络,滨玉公路、梅丰公路等省际接口路建成通车,多条“断头路”贯通,与“飞地”间公交实现无缝衔接;G112拓宽改造等跨区域工程加快推进,为产业协同打通发展“动脉”。
四是民生共享。推行企业登记“秒批秒办”、异地迁移“进一扇门办两地事”,与河北邯郸、廊坊等六地签订“跨省通办”协议,打破政务服务地域限制;举办京津冀校园招聘会,靶向引进高学历高技能人才;教育领域深化津冀教学交流,医疗领域实现异地就医门诊住院结算全覆盖,文化领域举办音乐节、非遗展览等活动,让发展红利直达三地群众。
五是示范区共建。坚决扛起推动京津合作示范区建设的政治责任,成立工作专班与滨海高新区保持“日对接”,理顺86项管理事项,达成移交备忘;提速推进重点项目,新津汉路7月16日如期开通,中央公园正式开园,达顺路宁河段完成踏勘、设计与投资测算,同时积极研究樾香郡项目市场化盘活路径,力争10月前复工。
四大“生态+”路径激活绿色发展动能
“十四五”期间,宁河探索“生态+”发展路径,取得较好成效。
白凤祥表示,过去一段时间,坐拥“生态富矿”的宁河,却深陷“经济洼地”的困境,“守着金碗过穷日子”。近年来,宁河用新发展理念破题,学好用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深走实“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路径,实现了从“生态佳”到“生态+”的精彩蝶变,具体发力方向是四个“生态+”。
一是大力发展“生态+科创”。严格落实市委对宁河“发展‘生态+科创’产业”的部署要求,先后与北京大学、通州区,以及民航大学、天津师大、中新生态城等,在人才引育、成果转化、产业协同、园区共建等领域加强合作,初步形成了风电光伏、低空经济、智能制造三大科创产业集群。
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宁河是全市的“涉农涉生态区”,生态与农业是宁河的最大优势。近年来宁河聚焦高端生态农业方向,组建了区属国企农发集团,整合区内百余个“小而散”的农业品牌,将“小舢板”聚合成“大航船”,打造了“津沽七里海”区域公共品牌,启动了“米上牌、蟹上环、猪上市、果上贴”高质单品战略,通过集团化运作、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一批“土货”变身“潮品”,普通“单品”升级为“爆款”,今年在新加坡成功举办“中国·天津·宁河特色农产品推介品鉴会”,带动品牌收入增长643.65%。
三是大力发展“生态+文旅”。宁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芦台镇、宁河镇、丰台镇、潘庄镇、造甲城镇等都是千年古镇,孕育了水乡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10余种特色文化。宁河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重要要求,高标准建设“七里海乡村旅游重点片区”,按照“能感受、不影响,能体验、不破坏,能互动、不伤害”的原则,依托数字技术开发了生态科考、科普教育、游憩体验等沉浸式场景,在湿地周边打造了20余处生态文旅点位,文旅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5%,今年上半年,全区接待游客294万人次、综合收入达到3.13亿元,分别增长128%和427%,人均消费支出增速全市第一。
四是大力发展“生态+赛事”。宁河按照“季季有赛事、月月有活动、周周人气旺”的目标,高标准策划“七里海文化体育节”系列活动,用文化体育活动串联文旅、商圈点位,融合特色农产品、文创产品展销等业态,建成了全国第二座、亚洲第三座国家级竞赛标准的轮滑场地,用50余天建成了5万余平方米的麒麟足球主题公园,先后举办了19场国家级赛事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打响了宁河体育品牌。尤其是七里海半程马拉松,这是宁河举办的第一个中国田协A类赛事,这项赛事到今年已经是第三届,人气越来越高、知名度越来越响,成为华北地区最抢手的生态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