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标志着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完成“最后关键一步”。
以近三年平均数据测算,此次改革每年为投资者让利约300亿元,降幅达34%。而数字背后,则是从“规模导向”到“以客户为中心”的行业生态重塑和行业利益重构。
让利背后的行业生态重塑
新规将投资者利益放在首位,通过全面调降认申购费和销售服务费,投资者可以通过更低成本享受专业服务,提升投资获得感。
事实上,这远不止是简单的让利,而是从根本上引导行业从“交易驱动”转向“服务驱动”,从“卖方为中心”转向“买方中心”。基金公司和销售机构再也不能依赖高费率维持盈利,而必须提升内核能力——要么提升投资业绩,要么增强服务体验去留住客户。
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
新规通过制度设计让长期投资者获得实质性奖励。持有期超过1年的投资者将免收销售服务费、赎回费全部计入基金财产;同时,提高持有半年以内赎回费的收费标准。这种差异化激励将改变投资者行为模式。长期投资将不只是喊口号,而是在现实中落地生根。
优先发展权益基金
新规通过差异化尾佣安排,为权益基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销售机构作为公募基金与客户间的纽带,为了获取更高尾随佣金,将更有动力引导资金投向权益市场。
这一政策导向体现了监管层的深远考量,通过公募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而投资者也能通过分享到时代的红利,获取更高长期回报。
告别流量时代
“保有量”取代“销售量”成为新考核指标。新规规定赎回费全部归入基金财产,此举彻底切断了销售机构通过鼓励频繁交易获利的模式。意味着销售机构从原先的交易驱动转向服务驱动,唯有真正回归“以客户为中心”的本源,才能更好地留住客户。
买方投顾要“做实做深”
新规明确禁止投顾业务双重收费,投顾机构不能既收投顾费又拿销售佣金。这一规定将真正推动投顾业务做实“以客户为中心”。只有切实能为客户创造价值才能赢得客户信任、获得回报。对于真正践行买方投顾的机构,这将是最好的时代。
而对于目前尚不具备开展买方投顾业务能力的机构,立足客户,做好顾问式销售也同样向正确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直销平台的意义
新设立的FISP平台将大幅提高机构业务效率。未来行业分工将更加明确,直销服务机构客户,以低成本和高效率制胜。而代销服务个人客户,通过精准匹配和深度陪伴创造价值。
当然,FISP平台叠加费率下降,将对主要服务机构客户的基金销售公司带来巨大的冲击,势必促使销售机构进一步提升服务客户的深度,否则商业模式是否成立都需要重新评估。
清除灰色地带
新规对行业长期存在的灰色地带进行了全面规范。以销售结算资金利息问题为例,过去部分机构存在截留本应归属于基金财产或投资者收益的情况,这种做法不仅直接损害投资者利益,更扭曲了市场竞争环境。如今新规明确规定:禁止任何形式的额外费用协议、要求销售结算资金利息必须全部计入基金财产或返还投资者、严禁各类利益输送行为。类似的“雕虫小技”将再无生存空间,行业生态得到彻底净化,所有市场参与者都将在更加清晰、透明、规范的规则环境下开展公平竞争。
事实上,新规的意义早已超越了300亿数字的本身。而是在更高的维度上,重新构建了整个行业生态。未来,基金公司将回归投资主业,履行信义义务,用业绩留住客户。销售机构将专注客户服务,践行“以客户为中心”,靠深度服务赢得信任。投资者将更敢于长期投资,以更低成本享受专业服务。
可以期待未来的图景:更好的投资体验带来更多的长期资金,更多的长期资金推动资本市场稳健发展,资本市场发展又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从而最终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诚然,这场深刻的转型必然会带来阵痛和挑战。无论是基金公司、销售机构、基金投资者等行业各方都会受到影响,甚至其他资管形态如银行理财也会受到波及(这一点值得进一步观察研判,毕竟公募基金这个品类对以银行为主的销售机构并不是完全不能替代),且影响的方向、程度比较复杂。
但是不破不立,此次新规让“知”和“行”可以真正合一。纵观全局,无论是银行、三方销售、券商,皆有其独特的资源与优势。未来的行业格局,不会是一家通吃,而是一个多元化、百花齐放的新生态。
对于那些真正理解客户、持续创造价值、并能赢得客户长期信赖的机构,一个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的新发展时代,正在开启。
得客户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