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站上3.3万亿美元,创下2016年1月以来新高。
外汇局表示,8月,受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预期、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下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
与此同时,央行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储备,8月净增持6万盎司,占外汇储备的比重升至7.64%的历史新高。
人民币汇率也在同步走强。综合市场分析来看,外汇市场“三向好”态势,既受美联储降息预期下美元走弱、全球资产价格上涨等外部因素推动,也得益于我国经济根基稳固、储备结构优化等内部支撑。
外储规模创近十年新高
外汇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达33221.54亿美元,较7月末增加299.19亿美元,升幅0.91%。不仅实现了止跌回升,更创下2016年1月以来的新高。

外储规模的增长,背后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对第一财经表示,受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预期、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重回下跌态势,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非美元货币对美元升值和资产价格上涨对我国外储产生正估值效应。
东方金诚宏观首席分析师王青将外储规模上升的原因概括为两点。首先,美联储释放出清晰的降息信号,这一罕见举动直接引发美元指数快速下跌,当月跌幅达2.2%。由于我国外汇储备中包含大量非美元资产,美元指数的下跌使得这些非美元资产价格上涨,成为外储规模上升的主要推手。其次,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带动全球主要股指普遍走高,同时美债收益率下行,而美债收益率与价格呈反向变动关系,收益率下行意味着美债价格走高,这使得我国外储中的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整体上涨,进一步推动了8月末外储规模的上升。
值得关注的是,8月末我国外储规模已升至3.3万亿美元之上,较上年末大幅增加1198亿美元。王青表示,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未来我国外储规模有望保持基本稳定。在当前外部环境波动不断加大的背景下,适度充裕的外储规模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为保持人民币汇率处于合理均衡水平提供关键支撑,更能成为我国抵御各类潜在外部冲击的“压舱石”,保障经济金融的稳定发展。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强调,尽管外部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有所增加,但我国经济依然根基稳固、优势突出、潜力巨大。我国拥有丰富的宏观调控工具和充裕的政策空间,能够为充分挖掘内需潜力提供有力支撑。与此同时,我国对外贸易区域布局日益多元化、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人民币资产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不断增强,这些内部优势因素均有助于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进而推动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为我国经济在复杂外部环境下的平稳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
我国黄金储备也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数据显示,8月末,官方黄金储备为7402万盎司,较上月末的7396万盎司增加6万盎司,这是央行自2024年11月以来,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储备。
截至8月底,我国持有黄金储备余额增加99亿美元至2538亿美元,占同期外汇储备余额的比重环比上升0.23个百分点至7.64%,这一占比不仅创下历史新高,也反映出我国国际储备资产结构在不断优化。

从增持节奏来看,8月黄金储备增量连续6个月处于低位,这一情况符合市场预期。
8月,美联储降息预期强化推动伦敦现货黄金价格明显反弹,全月累计涨幅为3.9%,刷新今年5月以来的单月表现。
王青分析,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同时美国政府对美联储独立性的冲击力度加大,这两大因素共同作用,带动当月国际金价在历史高位基础上大幅上涨。在国际金价处于高位的情况下,从控制增持成本的角度出发,央行适当放缓了黄金增持节奏,使得8月增持规模继续处于较低水平。
“受贸易摩擦加剧、美国政策反复、地缘政治热点事件层出不穷的影响,国际储备体系多极化趋势加速。”管涛介绍,目前,黄金已超过欧元成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国际储备资产。同时,在国际金价创下新纪录之际,除美国以外的全球国际储备中,黄金储备余额自1996年以来首次超过持有美国国债余额。
王青指出,国际金价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呈现出易涨难跌的态势。“黄金是全球广泛接受的最终支付手段,央行增持黄金能够增强主权货币的信用,为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有利条件。从优化国际储备结构、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应对当前国际环境变化等角度出发,未来央行增持黄金仍是大方向。”王青判断。
人民币汇率震荡走强
全球资产价格高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为人民币汇率稳定提供间接支持。
8月,境内外人民币汇率呈现同步上涨的良好态势。数据显示,8月下旬,人民币汇率突破了2025年6月以来的窄幅低波运行态势,美元对在岸人民币汇率快速下探,并于8月29日一度达到7.126的年内新低水平。
管涛表示,8月底,在美元指数走弱、国内股市进一步上涨、人民币中间价走势偏强的多重利好因素推动下,境内外人民币交易价加速升值,与中间价均创下2024年11月以来的新高,人民币汇率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上涨动力。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分析,此次人民币汇率的快速上涨,是内外因素共振驱动的结果。从外部因素来看,美元指数偏弱运行,为人民币汇率升值创造了相对温和的外部环境。8月美元指数下跌2.2%至97.8,非美元货币集体升值,其中日元、欧元、英镑对美元分别上涨2.5%、2.4%、2.3%,在这一背景下,人民币汇率也顺势走强。从内部因素来看,一方面,央行中间价报价释放出较强的汇率预期引导信号,有效稳定了市场情绪,增强了对人民币汇率的信心;另一方面,近期国内权益市场表现亮眼,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外资流入,为人民币汇率提供了有力支撑。
明明预计,后续人民币汇率有望逐步回归“三价合一”,短期内在震荡中保持偏强走势。随着年底临近,若人民币汇率能维持偏强震荡格局,预计相关结汇需求有望继续释放,为人民币汇率提供支撑,但当前人民币汇率破7仍需要更多积极因素的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