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行情回暖、ETF规模突破5万亿元的背景下,公募基金正在加大对ETF-FOF的布局力度。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12家公募共申报了17只ETF-FOF产品,其中9月以来就有平安、华富、富国、招商等公司上报了5只产品;年内中欧、平安、兴证全球等已发行了ETF-FOF产品。

ETF规模扩张迅速、市场回暖
多家公募基金出手布局ETF-FOF
证监会官网信息显示,9月以来已有5只ETF-FOF产品上报;其中,9月4日平安基金、华富基金分别申报了平安盈顺3个月持有期混合、华富淳信稳健3个月持有期混合,9月3日富国基金申报了富国恒益3个月持有期混合;9月1日,平安基金还申报了平安盈安3个月持有期混合,招商基金上报了招商智悦优选3个月持有期债券。
从今年全年情况来看,基金公司申报的ETF-FOF产品多达17只;上半年有5只,其中,中欧积极多元配置3个月持有期混合、平安盈轩90天持有期债券已经成立,规模分别为5.48亿元、5.99亿元,兴证全球盈丰多元配置三个月持有期混合刚刚结束募集。下半年申报的ETF-FOF产品则达到12只,鹏扬基金、平安基金、招商基金均申报了多只产品。
ETF-FOF是FOF的一个细分品类,聚焦被动指数基金的配置,是一种将80%以上非现金底层资产配置ETF的公募FOF产品。
对于近期基金公司密集布局ETF-FOF的现象,工银瑞信FOF投资部基金经理周崟认为,ETF的快速发展为ETF-FOF产品运作提供了基础。“目前国内ETF产品数量超过1200只,规模超过5万亿元,涵盖宽基、行业、主题、商品、跨境等多元领域。相较于主动基金,ETF在费率、流动性、透明度、风格持续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有助于提升FOF产品的可解释度与可管理度。”
一位公募市场人士称,ETF-FOF近期成为多家公募上报的产品,主要是当前ETF发展条件已较为成熟,覆盖多个种类、风险等级产品,基础市场条件、投资标的充足。未来,关键还在于产品能否充分利用ETF的流动性等优势将业绩做好。
国内ETF-FOF产品迎来新发展
作为创新型产品,国内ETF-FOF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探索,逐渐发展成熟。
2021年8月,为丰富场内基金类型,为FOF投资者提供流动性及退出通道,上交所推动上市FOF申报,富国、华夏、工银瑞信、汇添富、万家率先试点ETF-FOF,后续产品以LOF模式在场内上市。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7日,全市场共计有28只FOF-LOF(份额分开计算),其中,ETF-FOF产品包括工银睿智进取一年(FOF-LOF)、富国智鑫行业精选(FOF-LOF)、国泰行业轮动(FOF-LOF)、华夏优选配置(FOF-LOF)等。
其中,截至9月5日,国泰行业轮动(FOF-LOF)成立以来表现较好;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其前几大重仓ETF包括富国、嘉实、华泰柏瑞旗下的中证稀土产业ETF,国泰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ETF、国泰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ETF等。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吴粤宁表示,FOF配置ETF,非常考验管理人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基金经理需要具备扎实的宏观经济分析能力和市场洞察力,能够准确判断股票、债券、商品等各类资产走势,根据市场动态调整配置比例。同时,基金经理还须具备调仓能力和回撤控制功底,以应对市场波动风险。此外,ETF覆盖范围很广,基金经理需深入研究行业和主题配置策略,优化投资组合的收益风险比。
兴证全球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刘水清认为,首先是基准框架搭建的能力,其次是在强基准的基础上做出Alpha的能力。此外,捕捉各类套利和定价失真机会的能力也很重要,包括利用QDII折溢价进行套利、参与网下IPO、通过大宗交易取得超额收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