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是汽车市场传统的销售旺季。多地优化汽车类“国补”,旨在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提振市场信心。
7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向地方下达了今年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并计划于10月份下达今年第四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继续支持地方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各地消费热情再度被点燃,尤其是补贴力度颇大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极狐首特钢园店客户经理龙琳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当前北京地区的国补政策保持稳定,但近期到店咨询及购车的消费者数量显著攀升。这一方面得益于“金九银十”的传统销售旺季效应,车企纷纷推出各类优惠活动;另一方面,其他地区补贴政策的调整也促使许多消费者不再犹豫,果断出手以锁定政策红利。
与此同时,不少地区纷纷调整补贴政策,并通过优化实施方式、提升实施效率,精准对接消费者升级换代的需求。
例如,湖北调整了汽车置换更新补贴实施细则,采用“先领取资格、再申报补贴”的新模式。云南自2025年8月12日起,补贴资金及补贴名额根据国家和云南省资金分配情况制定每月每周每日资金和补贴名额限额使用计划,每日投放约600万元补贴资金,先领先得,用完即止。
此外,重庆市商务委员会也在9月份发布通知,追加安排1.35亿元预算资金,专项用于2025年10月份汽车及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补贴。预算额度实行“总额控制、先报先得、用完即止”的申报原则。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若补贴无额度限制,可能会吸引部分消费者为获取优惠而提前购车,甚至出现“囤车”现象,导致市场短期需求激增、供给紧张,进而推高车价。通过“总额控制”,可以有效平滑需求曲线,避免市场出现大幅波动。“用完即止”的规则向消费者传递了明确信号,有购买意向的要尽快行动,这种紧迫感能够加速消费者的决策流程,减少观望情绪,有效拉动汽车消费。
为了更精准地利用现有资金,一些地区已经将汽车置换更新补贴申领方式调整为“抢券”模式,还有一些地区则通过发放“消费券”来激发本地消费热情。比如,广东省从化区于9月1日启动“汽车欢乐购”活动,发放200万元汽车消费券,根据购车发票金额实施分层补贴,只要在从化区的指定店买车且满足条件,补贴就能到手。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汽车消费在全社会零售总额中占据着较高比重,其强大的产业带动效应有力地驱动着上下游众多产业的协同发展,成为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关键领域与核心力量,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激发汽车消费活力对于稳定经济增长、促进就业以及提升民众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吴琦进一步表示,利用“先到先得”的机制发放补贴和消费券,有助于让补贴资金能够更精准、更高效地发挥作用,激发汽车市场的消费潜力,促进汽车产业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