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对能源的不懈探索中,可控核聚变正逐渐崭露头角,有望成为解决全球能源问题的终极方案。它被视为“人造太阳”,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潜力,或将改变能源格局。
核聚变是一种原子核反应形式。当两个轻原子核,在极端高温高压的环境下,会克服彼此之间的电荷排斥力,紧紧抱在一起合并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在“抱团”过程中会瞬间释放巨大能量。我们头顶的太阳,就是靠氢元素的原子核不断聚变,才持续发光发热了几十亿年。人类研究的“可控核聚变”,就是想在地球上模仿这个过程,把太阳的能量“搬”到地面来用。
过去,可控核聚变多在实验室里“打转”,现在已吸引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入局,技术路线也变得多元起来。美国CFS公司总融资额已经超过20亿美元,2025年的B2轮融资更获得超10亿美元的认购,融资后估值预计超过80亿美元,比尔·盖茨、索罗斯、谷歌母公司Alphabet等都是它的投资者。2025年6月,CFS和Alphabet签订了供电协议,计划在2030年通过总发电量400兆瓦的ARC电站,向谷歌供应200兆瓦电力。
另一家美国核聚变初创公司Helion Energy也势头强劲,目前总融资额超过10亿美元,估值突破54亿美元,投资者包括OpenAI创始人萨姆·奥特曼、马斯克等。2023年,它和微软签署了供电协议,约定在2028年向微软供应50兆瓦电力。
当然,当前的技术还没到“完美”阶段。想让可控核聚变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有不少难关要闯:比如得进一步提高能量增益,让反应释放的能量远超维持反应投入的能量;要延长等离子体被约束的时间,让聚变更稳定持久;还需要开发出更能承受极端高温和辐射的材料,应对装置运行时的恶劣环境等。
随着全球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以及国际合作的不断加强,每一次技术突破都让我们离“终极能源”的梦想更进一步。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可控核聚变将成为现实,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开启一个全新的能源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