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以来的结构性行情中,机器人、创新药、人工智能等板块轮番演绎,不少基金净值翻倍,但也有部分知名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因短期业绩落后引发关注。站在当前时点,越来越多绩优基金经理强调长期投资的重要性,更加看重企业内在价值。
知名基金经理直面争议
近期,知名基金经理徐彦管理的大成兴远启航混合基金因建仓速度较慢,被部分投资者质疑。数据显示,大成兴远启航混合基金成立于今年3月11日,截至8月26日,基金净值为0.9998元。不过,最近几个交易日,该基金净值有些许波动,表明开始小幅建仓。
在大成兴远启航混合基金的2025年中期报告中,徐彦直面争议。他表示,该基金没有操作的原因是:他所管理的其他基金自成立以来已有一定浮盈,且净值基本在历史新高附近,该基金则是从零开始。
“坦白说,这并不只是有没有浮盈作为安全垫,而是我得有多大的突破才能接受一个完全不同的出发点。过往业绩已证明,猜测股价短期走势并非我的优势。”徐彦表示,希望继续寻找企业价值被低估的股票,会按基金合同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建仓。
无独有偶,刘莉莉管理的富国研究精选混合基金上半年亏损1.46%,而从长期业绩来看,截至今年9月4日,刘莉莉自2019年2月任职以来的总回报接近150%。在基金中期报告中,刘莉莉回应道:“上半年基金表现不理想,大部分标的都处于滞涨状态,对热点板块参与较少,使得产品短期表现暂时落后。我们持续对持仓标的进行了跟踪,相关标的竞争力持续提升,ROE改善的置信度在不断提升。因此,我们既感到内疚,又感到兴奋。”
刘莉莉坦言:内疚的是,上半年让持有人承担了较大压力,持有人并不能时时了解投资经理在做什么,未来要做更多的沟通汇报和交流;兴奋的是,在不断跟踪后,对持仓标的未来空间较大这件事,更加有信心了。
聚焦长期投资价值
面对市场热点快速切换,波动加剧的态势,多位基金经理分享了对投资的思考。他们认为,与优秀企业长期同行,聚焦企业长期投资价值,才是穿越周期的根本。
在基金定期报告中,南方中国梦混合基金经理张延闽表示,企业发展是投资的根基,只有能抵御波动且具备持续成长能力的公司才可以长期创造价值。资产管理行业已悄然生变,公募基金未来更强调基准的严肃性和投资的纪律性。超越市场的回报是组合追求的长期目标,世界上没有能战胜一切市场的投资方法,“我们一直在做的就是理性基础上的积极进取”。
“基金净值再次回到历史高位附近,不少持有人也许会担心组合的风险,我们也想在当前时点向各位持有人汇报我们的投资策略,以帮助大家理解我们的回报来源和组合的状态。”华商乐享混合基金经理余懿在基金中报中表示,企业价值创造是收益的主要来源,因此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寻找仍有增长空间、竞争格局较好、商业模式更加稳固的行业,并在其中寻找财务报表清晰可靠、竞争力强、愿意与股东分享价值的公司。此外,始终保持均衡的行业配置,通过行业、个股分散来降低对单一因子的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