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世界级制造业产业集群,首先应选择我国具备国际领先优势的产业作为先导和突破口。”国家产业基础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屈贤明在2025国家制造强国建设论坛上表示,我国是工业母机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且经多年努力已实现贸易顺差,但中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依赖进口的局面尚未发生根本改变。
“工业母机是制器之器和自强之基,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枢纽和制高点。”屈贤明介绍,去年10月,浙东工业母机集群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该集群具有鲜明的优势和特色:集群规模大、本地整零配套率达80%以上、区域特色鲜明、优质企业数量多、国际化程度高、以富有活力的民营企业为主。
“浙江,特别是台州地区是我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具有敏锐的市场嗅觉,灵活的市场机制和强烈的开拓意识,孕育了一支具有‘专注主业、勇于创新、制造精品’工匠精神的企业家队伍。如海天、日发精机、海德曼等,多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年轻企业。”屈贤明说。
以浙东工业母机产业集群建设为例,屈贤明提出了“两步走”的行动建议:第一步为优化提升阶段,目标是到2030年,1家企业进入世界十强,10家企业在细分市场进入世界前三,100种整机及功能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建成中试验证平台和共享制造园区,强化区域协同机制;第二步是向世界级集群冲刺,目标是到2035年,产业规模迈上5000亿元,2家企业进入世界十强,10家企业在细分市场进入世界第一,高端产品国际市场份额超20%,实现原始创新突破,成为工业母机原始创新策源地,建成国际知名的工业母机大市场。
屈贤明还提出了浙东工业母机产业集群建设的重点任务,包括强化区域协同机制;打造高端引领、整零协同的工业母机全产业链;打造一流企业队伍;增强企业主体竞争力;建设高水平创新体系;建设高水平试验验证平台;打造工业母机国际交易中心;广泛吸收人才资源;积极争取各类基金支持等。
“中试验证环节对工业母机和新产品市场化至关重要。”屈贤明说,据统计,经中试的产品产业化成功率达50%至80%,而未经中试的则成功率不到30%。可借鉴北京市建设高水平高速精密机床中试验证平台的经验,建设高水平工业母机和功能部件中试验证平台。
“还可借鉴义乌五金城的做法,建设国际化的线上线下结合的工业母机全球交易中心。”屈贤明建议,浙东要吸纳全球的企业来浙江发展,浙东也要把浙江和全国的工业母机产品卖到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