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投资业务展业六年多以来,永赢基金另辟蹊径,在ETF领域通过创新研发和不断探索,前瞻布局了医疗器械ETF、黄金股ETF、通用航空ETF、卫星ETF、港股医疗ETF等“首创”指数系列产品,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走出了差异化发展之路。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4日,永赢基金ETF管理规模已突破150亿元。
日前,永赢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蔡路平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详细回顾了公司指数业务发展的探索历程。蔡路平表示,下一步,永赢基金在指数业务上将继续做好基建工作,在丰富产品矩阵的同时,还将在营销配套、人员配置、投资服务等多方面协同发力。
以“切蛋糕”思路挖掘机会
“永赢基金的指数业务最早从沪深300指数、创业板指数这样的宽基指数产品起步。2020年,国内医药板块迎来显著行情,当时我们尝试从医药板块中切分出医疗器械这一细分行业布局指数产品。回顾来看,布局特色化指数产品的整体思路正是在这一时期奠定的。”蔡路平将这样的商业模式总结为“切蛋糕”,即在相对成熟的领域进一步挖掘具有潜力且吸引力更强的细分方向进行布局。
如何寻找潜力板块?蔡路平告诉记者,方法其实就是围绕国家政策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找方向、做布局。他说:“资管行业最本质的工作就是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从我们已布局的产品来看,无论是通用航空ETF还是卫星ETF,都是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的重要战略发展方向。”
蔡路平回顾称,早在2023年底,公司就已开始筹划这样的产品布局体系。虽然左侧切入难度很大,但如果一开始就只追求产品布局的短期胜率,恐怕难以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所以公司选择了这样一条更具挑战的发展之路。
蔡路平坦言,左侧布局的想法能够切实落地,离不开公司平台化建设所形成的高效合作机制。
蔡路平介绍:“永赢基金整体结构比较扁平,无论是跨部门交流还是协作,效率都非常高。在布局这些潜力行业的时候,有些想法可能是我们指数团队先想出来,有些可能是主动权益团队先想出来。一旦有了看好的方向,大家会一起讨论更适合先做主动产品还是指数产品,不存在‘内卷’,只有良性互补。团队整体比较年轻,充满想象力和前瞻性,乐于持续挖掘新的布局机会,公司文化也高度鼓励这样的氛围。”
持续丰富产品矩阵
蔡路平表示,尽管左侧布局潜力巨大,但孵化过程仍需要漫长等待,某种程度上更像是一级市场投资:“有些细分行业产品的天花板很低,尤其是在左侧布局阶段,可能难以打开想象空间,产品规模长期受限,如同播种的种子不知道何时才能开花结果。所以,布局指数产品不仅需要提前制定战略,选择胜率更高的打法,还要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才能提高孵化成功的可能性。”
在潜力行业的试水初步取得成果后,蔡路平介绍,公司下一步将在延续差异化布局优势的同时,持续丰富产品矩阵,完善产品“货架”的搭建,在消费、制造、科技、周期、金融、军工等多个板块加速布局指数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永赢基金在指数化产品,尤其是ETF的布局上显著提速,目前已成立了永赢中证A500ETF、永赢中证港股通医疗主题ETF、永赢国证自由现金流ETF、永赢上证科创板综合价格增强策略ETF、永赢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ETF等7只ETF产品;永赢上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ETF已获批。此外,公司还上报了永赢中证红利低波动ETF、永赢中证科创创业人工智能ETF等产品。
“今年我们在指数产品布局上取得了显著进展,无论是T+0的港股产品,还是跨市场、指数增强策略产品都有落地。”蔡路平十分看重指数业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他看来,完善的基建能够确保公司在不同市场环境下,都能提供适配的投资工具,不至于错过风口,所以未来一两年公司将集中发力完善指数产品线布局。
此外,公司还会在营销配套、人员配备以及投资者服务等多方面协同发展。尤其在投资者服务方面,蔡路平表示,团队已经储备了很多量化模型,帮助提升投资者的决策能力:“深度投研是投资者教育的基石。目前,团队围绕黄金与黄金股的比价关系、周期波动特征、宏观影响因素等,开发了一系列投教内容与分析工具,旨在帮助投资者更全面地把握黄金与黄金股资产的特性和投资逻辑,这也体现了我们在投研积累和投资者陪伴方面的专业投入。”
进一步发力主动量化
除指数业务外,蔡路平和团队也将继续发力量化投资业务。目前,永赢基金在量化业务方面以指增策略为主,产品覆盖了中证A500、中证500、中证A50、科创100、科创综指等指数。
“后续我们会在主动量化上进一步发力,目前已储备了基本面量化、多因子量化、机器学习等多种策略。同时,今年公司也在量化业务上给予了硬件资源的大力支持,尤其是AI大模型的应用成效显著。无论是在把握量价机会,还是资金跟踪方面,这些技术手段都显著提升了策略效果。”蔡路平表示。
面对嘈杂的市场环境,如何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一直是蔡路平和团队持续探索的课题。蔡路平介绍,在已有的策略监控、业绩跟踪、执行优化等模块的基础上,团队将持续迭代策略体系,提高择时胜率和资产配置成效。
“我们希望通过平台化的资源整合与转化,在不同领域适配更高效的策略。”蔡路平表示,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风险收益定位,只有与投资者的需求匹配,才能赢得持有人和渠道的认可。因此,团队在做好投资管理的同时,始终秉持产品思维,力求为投资者提供真正符合其风险收益偏好的持有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