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背包带你“上天”;机器人认真地“搬砖”;AI老师秒批作业并精准找出学习薄弱项……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于9月5日至8日在重庆举行。本届智博会上,全球600余家中外企业集中展示3000余项智能产业创新成果。其中不少看得见、摸得着的AI应用,让原本抽象的技术变得可感可知。
一分钟测出耳朵年龄的AI系统、支持100+语言自由交互的翻译神器、能秒批作业并精准找出学习薄弱项的AI老师……在科大讯飞展台上,能看到其用AI技术深度赋能千行百业的生动图景。
在本次博览会上,中国移动展示了近年来其构建涵盖算力、模型、数据、工具、应用的AI全栈服务过程中诞生的一系列数字化产品与解决方案。
机器人是人工智能的具象化载体,本次博览会展出了各类机器人:有的模拟工厂场景专注“搬砖”;有的戴着格斗拳套在现场“比武”;防爆四足机器人能在各类复杂、危险环境中自主完成巡检任务。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AI应用,让原本抽象的技术变得可感可知。
当前,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整个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我们的医疗大模型正在各个专科诊疗领域达到甚至超过三甲医院主治医生水平。”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介绍。他表示,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核心在于降低使用门槛,激活一线创造力。
算力筑基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浪潮企业云总经理孙思清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底层基础设施的算力发生了变化:原来以CPU为主的传统通用算力,会升级为以智算为核心的算力,这对云服务商而言,是算力层面的全面升级。
“场景赋能是激活业务生命力的关键,需以实践创新实现规模化价值变现。”紫光股份董事长、新华三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于英涛认为,“人工智能+”不仅仅是技术独角戏,更是大模型与行业数据深度结合,在业务场景中实现价值释放。企业应躬身入局,推动IP技术共建,助力各行业AI应用落地。
观察:从技术突破迈向生态共建
从技术突破迈向生态共建,是本次智博会的一大突出亮点。大会期间,业内人士共同探讨 “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的新思路,致力于以构建开放、共享、协同的生态体系,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成立产业联盟是构建生态的重要方式之一。比如,浪潮云帆联盟在展会期间成立。该联盟旨在汇聚各行各业的优质资源,搭建合作平台,携手推动行业智能云赋能产业加速发展。
搭建更开放的产业生态系统,也成为业内的动作之一。大会期间,中科曙光协同AI芯片、整机、大模型等2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布了国内首个AI计算开放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