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市主板最新过会的一家引发市场关注,不仅标志着新 “国九条” 发布后首家被受理的IPO企业成功闯关,也是继海安橡胶过会后,深市主板时隔3个月后再度上会的IPO企业。

9月5日,深交所上市委公告,中国铀业顺利过会,结合天然铀整体价格未来走势预测、主要客户与供应商的稳定性等,说明未来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毛利率的变动趋势及上述因素对期后业绩稳定性的影响,成为发行人上会问询的主要问题。
从时间线来看,中国铀业的 IPO 进程自启动之初便自带“焦点光环”。据公开信息显示,这家由中信建投保荐的企业,于2024年6月20日获得深交所受理,这一节点下,公司既是新 “国九条” 落地后首家被受理的IPO企业,也是2024年深交所全年受理的第一家亦是唯一一家IPO申请。而在进入问询阶段后,公司又于同年7月被抽中2024年第二批首发企业现场检查,多重“特殊标签”叠加,成为IPO市场上会案例样本焦点。
历经一年多的时间,公司共经过2轮问询,在今年反馈完第二轮问询意见后,同月便推进上会进程,而这一审核节奏并非个例。单从下半年IPO审核速度来看,超半数IPO企业均实现了回复最新问询意见后,同月或隔月便收到上会通知,审核周期的缩短与上会速度的加快,已成为当前 IPO 市场的显著特征之一。
在多项标签叠加下,这家IPO企业过会存在哪些看点?
实控人同时是发行人第一大客户
作为专注于天然铀和放射性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业务的矿业公司,中国铀业的主营业务聚焦于天然铀资源的采冶、销售及贸易,以及独居石、铀钼等放射性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及产品销售。
从财务数据来看,公司经营业绩呈现稳步增长态势,2022年至2024年,发行人营收分别为105.35亿元、148.01亿元、172.7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5.20亿元、15.11亿元、17.12亿元。经营业绩整体呈现增长态势。从2025年上半年数据来看,公司营收与净利润分别为95.51亿元、8.92亿元,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8.74%、11.94%。
对于业绩增长的驱动因素,公司则指向天然铀业务收入及利润水平同比增长的贡献。在自产及外购产品销售数量同比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公司与主要客户中国核电之间2025年度销售定价相较2024年有所上升,带动相关产品销售业务收入及利润水平增长。然而,这一业绩增长逻辑背后,则使公司关联交易问题受到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核电不仅是公司主要客户,还与公司实控人存在深度关联。股权结构显示,中国核电持有中国铀业 4.28% 股份,为中核集团控制的下属企业;而中核集团不仅是中国铀业的实际控制人,更是公司报告期内的第一大客户,从2022年到2024年,销售金额占比分别为48.02%、53.54%、47.13%。
与此同时,2021年至2023年,中核集团及下属单位关联销售金额占公司当期营收比分别为65.36%、48.02%和53.54%。关联交易在公司营收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
如此高比例的关联交易,使得 “是否通过关联销售调节业绩” 成为监管层在审核中的核心关注点,该问题在两轮问询中均被重点提及。对此,中国铀业从业务本质角度进行了回应。
一是中国核电是铀市场上最主要采购方,与下属公司位于核电产业链中,基于核燃料的加工及使用需求向发行人采购天然铀,采购天然铀均用于核燃料的生产加工环节,因此,不存在通过关联销售调节业绩的情形。
期后业绩稳定性与毛利率变动趋势引关注
从本次上会主要问询问题来看,未来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毛利率的变动趋势及上述因素对期后业绩稳定性备受监管关注,而其中多数问题在前期第二轮问询中就已进行相关问询。
一是有关期后业绩。报告期内,虽然最近三年营收与净利润数据纷纷上涨,但2021年以来,天然铀价格大幅上涨,报告期内达到 90 美元/磅以上, 2024年,全球天然铀现货价格趋于稳定并有所下滑。而产品价格下降对发行人业绩是否有影响,业绩是否存在大幅下滑风险引发了监管的充分关注。
公司表示,若期后天然铀市场价格持续下降,则预计公司自产天然铀产品销售业务的利润水平将有所下滑, 外购天然铀产品销售业务的毛利率可能继续回升,国际天然铀贸易业务的利润水平变动则具有不确定性。保荐机构综合多方因素给出核查意见分析,发行人业绩大幅下滑的风险较小。
不同业务板块的毛利率变动趋势,同样是监管问询的重点。报告期各期显示,发行人外购天然铀产品销售的毛利率分别为 26.79%、 16.30%和 8.83%,毛利率持续下降,且主要产品销售成本呈下滑趋势,相关业务毛利率未来是否存在下滑风险则受到监管问询。
公司表明,从自产产品销售业务毛利率看,未来短期内或存在小幅下滑风险,但预计不会长期持续;外购产品销售业务毛利率方面,鉴于长期市场价格的增长速率较为平稳,毛利率下滑不具有持续性。这意味着,尽管部分业务毛利率存在短期波动,但结合市场长期走向与公司布局,整体毛利率不会陷入持续下滑困境,盈利结构稳定性仍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