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民生保障能力持续提高,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持续改善。
9月8日,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和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发布的《2025中国海洋发展指数报告》(下称《指数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海洋发展指数为129.7,比上年增长2.9%,海洋发展稳中提质,海洋强国建设扎实推进。
中国海洋发展指数是对一定时期我国海洋领域经济民生、科技创新、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开放水平、综合管理六个方面发展水平的量化评估,指数以2015年为基期,基期指数值为100。
《指数报告》介绍,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9%,海洋经济稳中向好。海洋新兴产业和海洋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人均海洋水产品占有量比上年增加0.5千克,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改善。
2024年,我国海洋科技创新投入支撑有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海洋领域关键技术装备取得突破,国产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开拓二号”在西太平洋完成4000米级海试。
同时,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持续改善。2024年,我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为83.7%,海水水质总体保持稳定。海洋生态状况总体稳定,局部海域有所改善,珊瑚礁、海草床、滨海盐沼、红树林生态系统状况以优良为主。
《指数报告》介绍,“十四五”以来,我国完成整治修复海岸线超400千米、滨海湿地超3.1万公顷,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有序推进。2024年,新增用海面积比上年增长15.6%,有效保障油气、交通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用海需求,海洋空间资源要素保障持续加强。海上风电发电量比上年增长近30%,海洋能源供给能力不断提升。海水淡化日产能力比上年增长13.2%,海水资源利用规模持续增加。
此外,2024年,全国海运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1.9%,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沿海国家贸易额比上年增长6.3%,沿海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占全国总额的80%左右,国际贸易投资稳健发展。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比上年增长6.9%,国际航运货物量稳中有升。
同期发布的《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状况报告》显示,大湾区海洋生态状况总体稳中向好,珊瑚礁和红树林生态系统状况以优良为主、河口和海湾生态系统基本稳定,中华白海豚和海龟等海洋珍稀生物得到了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