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于祥明白丽斐)国家发展改革委8月29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面向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将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力求推动“人工智能+”打开局面,取得实效。近日,具体实施方案的第一个方案出炉。
9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正式公布。其中提出,到2027年,能源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体系初步构建,算力与电力协同发展根基不断夯实,人工智能赋能能源核心技术取得显著突破,应用更加广泛深入。
此前,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透露,面向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将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
挖掘十个以上可复制、易推广、有竞争力的重点示范项目
《实施意见》提出,到2027年,推动五个以上专业大模型在电网、发电、煤炭、油气等行业深度应用,挖掘十个以上可复制、易推广、有竞争力的重点示范项目,探索百个典型应用场景赋能路径,培育一批能源行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研发创新平台,制定完善百项技术标准,培养一批能源与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探索建立能源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应用金融支撑体系,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能源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发展模式,能源领域智能化成效初显。
到2030年,能源领域人工智能专用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算力电力协同机制进一步完善,建立绿色、经济、安全、高效的算力用能模式。能源与人工智能融合的理论与技术创新取得明显成效,能源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跨领域、跨行业、跨业务场景赋能,在电力智能调控、能源资源智能勘探、新能源智能预测等方向取得突破,具身智能、科学智能等在关键场景实现落地应用。形成一批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能源相关研发创新平台和复合人才培养基地,建成更加完善的政策体系,持续引导“人工智能+”能源高效、健康、有序创新,为能源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人工智能+电网等8大应用场景锚定
记者注意到,《实施意见》提出加快能源应用场景赋能,并提出了8大应用场景:人工智能+电网、人工智能+能源新业态、人工智能+新能源、人工智能+水电、人工智能+火电、人工智能+核电、人工智能+煤炭、人工智能+油气。
其中,人工智能+电网,位列首位。《实施意见》提出,围绕新型电力系统下的电网安全、新能源消纳、运行效率等要求,开展电力供需预测、电网智能诊断分析、规划方案智能生成等电网规划设计应用,加强电网工程智慧建设管理;推进电网多尺度智能仿真分析,探索人工智能模型在电网智能辅助决策和调度控制方面的应用,提升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全要素安全可靠低碳运行水平;稳步提高输变电等关键装备研制智能化水平;推动电力设备故障预测性维护,打造具备自主感知、决策、执行能力的电力设备健康管理智能体,提升设备精益化管理水平;推动营配调智能一体化应用,构建电网运营服务智能支撑体系,提升电力客户全过程智能服务水平;促进人工智能技术融入电力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提升电力系统防灾减灾救灾智能化水平。
后续多个“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在路上
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是接下来最受关注的政策之一。据悉,面向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将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
交通运输有场景多元、数据丰富等独特优势,是人工智能重要应用领域。记者此前从交通运输部获悉,《“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经部务会审议通过,将于近期印发实施。
当前,智慧交通、智慧物流创新实践日趋活跃,“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发展空间广阔。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颖表示,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是深入推动“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行动的重要举措,交通运输部明确提出了“1+N+X”的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总体技术架构。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出台后,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实施“十百千”创新行动,打造一批“人工智能+交通运输”标志性工程,坚持因地制宜、安全稳妥有序,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领域规模化创新应用,支撑智能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引领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