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王哲、通讯员陈利波、邹瑜)“以往过闸等待时间长、移泊比较频繁,操作不当可能使锚链打绞。现在我们从进入锚地、接受安检到出发过闸,只需要移泊一次,既安全又省时!”9月8日,在宜昌,一位经常通行三峡船闸的货轮船长如是表示。
长江海事局数据显示,2025年长江航运智能管理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以来,截至8月底,已累计排查发现各类风险隐患9.3万项,为8.76万艘次船舶提供锚泊服务,协助2.7万艘次船舶顺利完成过闸作业。海巡艇出航时间减少40%,非现场巡航占比达48%,有效增强了辖区动态感知能力。
近年来,长江航运运量和运力不断攀升,为更好支撑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长江海事局积极推进智慧监管,开发运行长江航运智能管理平台,实施港航调度一体化、船舶过闸调度一体化、锚地管理一体化,全面推进海事监管与服务保障一体化。

“我们集成航道、水位、气象等118类、100亿条长江航运相关信息,整合各类监管手段,基本实现全要素融通、全过程管控、全场景应用、全流域协同。”长江海事局副局长左中君告诉记者。
在宜昌段,海事部门开发应用三峡过闸船舶交通组织一体化平台,实现船舶锚泊、移泊、过闸实现一体化调度,平均每艘待闸船舶减少移泊2至3次,节约移泊时间10至15小时。
在黄石段,海事部门试点运行港航一体化系统,统筹船舶进出港申报、泊位分配、货物调度、拖轮维护等业务,实现“一次申报、平台受理、一体调度”。自今年5月系统运行以来,锚地日均待泊船舶减少25%,待泊时间平均减少8至9小时,锚地资源得到进一步释放,本质安全明显提升。

在系列智慧化监管手段的支撑下,长江海事局高效保障了每年近160万艘次船舶、近19亿吨货物安全进出港,安全维护3800万人次、400余万车次安全出行,长江航运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事故指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责任编辑: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