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9月8日电 暑假期间,在全国多个景区,无人机伴随着烟花腾空而起,在夜空中绘制出梦幻画卷;游客搭乘直升机翱翔云端,用全新视角领略自然之美;消费者可享受无人机送到指定位置的“外卖”点餐服务……如今,低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应用场景不断“上新”,其撬动的新消费也由“小众”逐步走向“大众”。
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产业发展全面提速。据预测,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攀升至3.5万亿元。
低空经济是以各类航空载运或作业装备(包括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工具、以低空空域(通常指1000米以下,部分场景可扩展至3000米)为活动场域,以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产出的经济活动。
近年来,在政策的强力驱动下,全国各地积极抢滩低空经济新蓝海,广东、北京、上海、四川、安徽、湖南等超过30个省市已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或出台专项行动方案。今年6月以来,广东、湖北、天津等多省市纷纷上线低空飞行服务平台,为低空经济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与此同时,专注于低空经济领域深耕细作的行业企业亦在持续推进相关工作。在近期举办的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多家参展商展示了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全新探索成果。以万丰奥特控股集团为例,其通过战略重组海外企业带来VoloCity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这款双座、十八旋翼飞行器,最高时速可达110公里,已取得无人与载人驾驶双许可。
在智能方面,该机型搭载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与飞控系统,实现核心系统自主可控,助力飞行平稳与操控精准。能源系统方面,采用九组可更换电池为18个电机供电,支持快速换电,提升运营效率,为未来商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有专家建议,还需要加快构建低空经济风险防控体系,利用AI、大数据技术实现飞行轨迹实时监控,建立事故应急处置机制,例如在重点区域设置低空飞行“电子围栏”,防止飞行器违规闯入禁飞区,为商业化应用筑牢安全防线。
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技术创新不断突破、产业链逐步完善,低空经济正从“小众体验”向“大众服务”加速渗透,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未来,在政府、企业、专家的协同发力下,低空经济将进一步打通“空中通道”,催生更多新业态、新模式,既为消费者带来更便捷、更丰富的生活体验,也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