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08 22:21:20 股吧网页版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丨立法服务更精准、行政检查更规范、为民司法更高效——“十四五”时期司法行政工作有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9月8日电 题:立法服务更精准、行政检查更规范、为民司法更高效——“十四五”时期司法行政工作有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记者齐琪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8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司法部部长贺荣介绍“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立法服务更精准

  政府立法是国家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贺荣介绍,“十四五”时期,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53件、制定修改行政法规150件次。民营经济促进法、粮食安全保障法、能源法、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一批重要法律法规颁布实施。

  紧扣高质量发展需求,全面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法律法规供给,政府立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加精准。

  在立法形式方面,对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立法事项,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积极推进“小快灵”立法修法。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对全部现行600多部行政法规开展了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中清理。通过“一揽子”打包修改废止法规、授权暂时调整实施法规相关规定等多种形式,及时推动解决改革发展中的制度性问题,为重大改革、重大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涉企检查提质效

  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履行政府职能、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重要方式,行政执法质量直接关系法治政府建设成效。

  司法部今年3月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紧盯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突出问题开展集中纠治。今年1月至8月,各地涉企行政检查数量同比普遍下降30%以上,发现问题率平均提高16个百分点。行政检查次数下降,发现问题率提高,行政检查精准度和质效大幅提升,专项行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需要强调的是,规范行政执法,规范的是乱执法、滥执法,不是不执法,也不是执法越宽越好。”贺荣表示,对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等与群众生命健康、财产安全密切相关的领域,坚持最严标准和要求,依法检查,执法到位,坚决防止监管漏洞和安全隐患。

  多元解纷促和谐

  2024年,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正式实施,将调解贯穿行政复议全过程。全国新收行政复议案件74.96万件,同比增长94.7%。经复议后,90.3%的案件实现案结事了。

  司法部副部长胡卫列介绍,“十四五”期间,司法部立足职责,推动行政复议改革完善、提质增效,更好发挥公正高效、便民为民的制度优势和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

  “越来越多的群众和企业首选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行政复议主渠道建设扎实推进。”胡卫列说。

  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

  “十四五”期间,全国调解组织年均调解各类纠纷近1600万件,调解成功率95%以上,调解协议履行率92%,促成案结事了人和。全国3.9万个司法所每年调解矛盾纠纷800多万件,解答群众法律咨询2950万人次,在促进基层依法治理、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全国共有人民调解委员会69.6万个,五年来专职调解员由36.4万人增长至47万人,队伍素质结构不断优化,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和重点领域的调解组织网络。”司法部副部长吴言军表示,下一步,将立足司法行政职能,抓实基层司法所建设,为社会安全稳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有效的法治保障。

  司法服务更便捷

  “十四五”时期,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五年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7亿多次;律师、仲裁员、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等,每年办理各类业务4000多万件;我国律所在3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07家分支机构,服务公民和企业“走出去”……

  与此同时,司法部大力推进公证便民利民,公证服务质量更好、服务更优、群众满意度更高。

  司法部副部长李明征介绍,司法部部署开展“公证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全面推行公证证明材料清单管理,推出压缩办证期限、拓展“一证一次办”,推进“一事一站办”等7项提速措施,今年在14个方面采取38项措施。

  同时,各地司法行政机关和公证机构打通公证认证“最后一公里”,开通“绿色通道”优先接待,提供“上门办证”服务等务实举措,全面提升公证服务质效。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