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记者郑康喜广州报道
在人工智能加速变革的浪潮中,统一、先进、可落地的标准体系,将成为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协同、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基石”。目前,国家持续完善人工智能标准体系,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划定“技术边界”、筑牢“安全底线”。
9月8日,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组在广州启动。该工作组将加速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标准化建设进程,通过标准化推动大湾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重点打造港澳协同、国际联通的AI标准策源地。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人工智能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董健认为,全球AI标准化正面临范围大,对伦理、安全的标准需求迫切;链条长,涉及软硬件、数据模型算法、行业应用等多方面;迭代快,大模型、智算中心、智能体等不断涌现;应用广,涵盖科学、医疗、汽车等领域等风险挑战。
大湾区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组启动后,将充分发挥大湾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优势,为大湾区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制定开辟绿色通道,推动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发展路径,对促进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为何选择在粤港澳大湾区成立工作组?“我们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大湾区产业、区位、创新三大优势,通过标准化手段促进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湾区产业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组组长武海云说。
立足大湾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工作组接下来又有哪些重点计划?
武海云表示,工作组的短期目标是瞄准“关键共性、产业急需”,加快AI技术成果向标准高效转化。例如,广泛收集梳理粤港澳大湾区的前沿技术成果,提出并推动一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立项、编制;以标准化工作带动一批高校、科研院所、头部企业成为大湾区“常客”“熟客”。
长期目标上,广东将重点打造港澳协同、国际联通的AI标准策源地。深化港澳协同机制,联合港澳共建国际标准提案通道,促进港澳和内地创新链对接联通;面向国际舞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标准化战略支点与跳板。具体来看,在培育AI产业生态上,工作组提出,会将大湾区在具身智能、AI终端等方面产业优势转化为标准话语权,赋能孵化大湾区代表性AI产品和服务。
接下来,该工作组将聚焦AI技术应用、科技力量融合、产业生态协同、AI技术出海等4个方向,开展10个方面工作。在技术应用上,将通过构建标准体系,聚焦大湾区AI产业应用场景中的关键技术瓶颈,系统构建覆盖人工智能工程开发、技术熟化与测试验证全流程的产业技术工程化标准体系,为技术规模化落地与产业生态繁荣提供坚实支撑。
南方财经记者从启动会上了解到,在融合AI科技力量上,工作组未来将共建粤港澳AI中试服务平台,重点建设面向AI技术应用的工程化试验与验证能力,构建可复制的生态推广范式,以此推动AI技术在大湾区的规模化应用;在强化AI生态协同上,凝聚行业领军企业力量,协同开展产业关键技术的工程化标准体系建设,并联合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大湾区核心城市制造企业力量,率先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大湾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