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梁傲男
9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有关事项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在今年3月份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数字标签的应用要求。
在业内人士看来,数字标签的应用,标志着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管理正式迈入数字化时代。数字标签突破了食品标签“实体化”的边界,除了将更清晰地展示食品信息外,数字标签设置的音、视频功能,极大丰富了食品标签信息的展示形式,有效解决食品标签不易识读的问题。
本次《公告》的发布,可进一步为食品企业使用数字标签、市场监管部门有序开展监管提供保障和指引。
为企业指明方向
据悉,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加大推广力度,使数字标签真正融入消费者日常生活。
数字标签是通过二维码等形式展示食品标签信息,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扫描食品标签上的二维码获取食品标签信息。相较传统标签,数字标签没有版面限制,字号可放大,更易识读,同时还可通过语音识读、视频讲解等方式丰富食品标签信息传递手段,方便各年龄段和有特定需求的消费者了解食品信息。
为确保用户体验,保证数字标签信息易于获取,《公告》要求,数字标签标示内容应清晰、醒目、易于识读,避免重叠、堆积,不得有影响正常阅读的弹窗、飘窗等干扰元素。鼓励数字标签二维码与包装上其他二维码整合,实现多码合一。
《公告》同时明确,数字标签是将预包装食品实体标签通过数字化技术或手段展示的相关信息,其内容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七条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预包装食品标签强制标示事项的规定。广告、营销等其他信息不属于数字标签。同时,《公告》提出,数字标签展示内容不得篡改,当对数字标签内容进行修改和更新时,应记录修改内容、修改时间、修改者信息等要素,确保信息修改过程可追溯。
“今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针对食品产业的规范化文件。”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告》鼓励“多码合一”,不仅能规范食品标签、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与选择权,也为食品生产企业的数字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数字标签能承载更丰富的内容,但具体如何有效运用、创新形式,还需要企业继续积极探索和尝试。
超千款食品已应用
为进一步优化数字标签管理、推动数字标签全面应用,按照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部署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将2025年作为“食品数字标签推广年”,组织全国各省市及相关食品行业开展数字标签应用推广,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湖北、湖南等省市积极响应,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宣传推广活动。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目前已有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中国飞鹤有限公司、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星巴克、可口可乐等多家企业积极响应数字标签应用工作,涵盖乳制品、粮油、焙烤食品、肉制品、饮料等大宗食品类别的超千款食品。
“对企业而言,数字标签的应用具有多重优势,一方面,我国数字网络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企业能够便利地应用数字技术。另一方面,数字标签有助于加强对产品的监管,无论是企业内部管控还是第三方监督,都更加便捷高效。”中国农垦乳业联盟专家组组长宋亮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食品企业正全面推进从供应链、生产到销售与流通的全链条数字化。数字标签的推行,正是配合整个产业链数字化的重要举措,其本质是通过降低环节衔接成本,全面提升运营效率。
京东零售平台生态部负责人表示,数字标签作为食品信息载体的创新形式,不仅能突破传统标签的物理限制,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更便捷的产品信息,更能助力企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