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韩昱
专项债发行正在提速。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8日,年内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总规模已达到33822亿元,突破3.3万亿元关口。今年我国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由此计算,当前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已达到76.9%。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9月8日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25714亿元,与之比较,今年同期多发行了8108亿元。
以季度为统计口径,一季度各地发行9602亿元、二季度发行12004亿元、三季度以来已发行12216亿元。
“三季度以来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明显加快,节奏更为集中。”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投资顾问朱华雷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截至9月8日,三季度发行的专项债规模已超过二季度整体,且三季度目前尚未结束,有望成为发行量最高的季度。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三季度以来,各地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呈加速态势,不仅发行规模创季度新高,而且从发行节奏看,单月发行呈现“前高后稳”态势,资金到位效率明显提升。
以月度为统计口径,7月份发行约6169亿元新增专项债;8月份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约4865亿元,仅次于6月份的5271亿元。事实上,5月份以来,单月新增专项债的发行量均超过4000亿元,整体发行节奏明显加快。
“专项债是政府拉动投资最直接、最有效的政策工具之一。”朱华雷表示,新增专项债的加速发行和使用,为相关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进一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对稳定宏观经济起到重要作用。专项债发行需与项目进度相匹配,考虑到年内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预计其将在9月份、10月份集中发行。
记者注意到,在发行节奏加快的同时,专项债投向也有新动态。其中,多地正在探索将专项债投向政府投资基金。
比如,上海在8月29日完成了2025年上海市政府专项债券(二十三期)的招标工作,该期债券用于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其发行规模为50亿元,发行期限为15年。8月6日,江苏省财政厅披露的《江苏省2025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及省级预算调整方案(草案)》显示,省级财政安排90亿元专项债券资金用于注资创业投资类政府投资基金。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8月份多地发行专项债用于政府投资基金,加大了对科技创新、未来产业的支持力度,反映专项债用途正在经历结构性变化,从传统基建投资向公共服务、产业升级、债务化解等多领域加速延伸。
“专项债作为财政政策的核心工具之一,在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宋向清表示,三季度以来的加速发行与投向优化,既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与前瞻性,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未来需在精准投放、效率提升、风险防控三者间取得平衡,通过机制创新与政策协同,持续释放专项债的乘数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