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09 02:50:00 股吧网页版
券商债市投资分化加剧 “固收+”与FICC成新赛道
来源:上海证券报

  今年上半年,券商债市投资表现分化明显。自营业务收入成为业绩“胜负手”,资管业务则在“固收+”策略驱动下普遍增长。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市场环境复杂化,券商不仅要依靠债券投资获取稳定收益,更要通过多元策略和FICC(固定收益、外汇及大宗商品)业务拓展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券商债市投资成效颇丰

  作为展现券商投资能力的重要“两翼”,自营和资管业务在债市中的表现愈发突出。

  今年上半年,自营业务收入仍是影响上市券商业绩的“胜负手”。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有36家A股上市券商的自营收入较上年同期实现正增长,6家出现不同幅度下滑。

  拆解来看,上市券商债市投资差异渐显。以太平洋与粤开证券为例,太平洋上半年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13.56%,主要原因之一为该公司抓住机遇,债券投资收益得以提升;反观粤开证券,其上半年自营业务收入下滑近32%,该公司解释称,主要是受债券市场行情影响,且去年同期固定收益业务收益率较高、同比基数较高。

  与此同时,近20家上市券商上半年资管业务收入增幅同比为正。对此,有券商在半年度报告中透露,特色“固收+”产品是其突围的利器。例如,截至2025年6月末,兴业证券全资子公司——兴证资管受托资产管理资金总额1134.8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创近五年管理规模新高。兴证资管称,这依托于其持续深化“固收+”策略,夯实固收业务基本盘,依托现金管理、固收纯债等系列产品不断拓展机构业务合作边界。

  “在低利率环境下,固收类产品在稳健性和收益率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因此对投资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配置价值凸显。”东吴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李勇在其研报中认为,固收类产品规模有望保持增长态势,发展空间广阔,或成券商资管业务的重要发力点。

  多元策略应对市场震荡

  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券商自营业务的投资灵活性正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今年上半年,股债跷跷板效应明显,部分券商通过期货、互换等工具实现风险对冲,甚至逆势获利,展现出“宏观资金”的投资水准。

  一位券商自营交易员向上证报记者表示,与资管产品的“天然多头”属性不同,券商自营可灵活运用国债期货、利率互换、债券借贷等工具,不仅能在债券市场下跌时做空获利,还能有效对冲风险。今年以来债市波动加剧,券商自营的灵活性优势凸显。“在股债跷跷板效应明显的背景下,我们提前加大了股票市场的配置力度,用灵活策略在资产间切换,以对冲债市波动带来的冲击,提升整体组合的稳定性。”上述人士说。

  一位业内人士向上证报记者透露,今年部分券商自营在组合中加入黄金、REITs等多元资产,增加收益弹性。在债市大幅下跌之时,也有券商果断做空债市,实现可观收益。与前几年依赖加杠杆做多城投债的“顺风顺水”不同,今年的市场考验更能体现自营部门的交易功力。

  寻求固收业务的新突破

  在债市震荡与行业转型的背景下,券商也正寻求固收业务的新突破。

  华泰证券固收团队在研报中认为,要从多个层面进行业务模式突围:一是“做广”,借助“固收+”等拓宽能力圈进行多元配置;二是“做深、做细”,挖掘利差压缩、特定品种α等机会;三是“做新”,积极探索固收量化、衍生品等新工具,同时把握“出海”大潮下的海外投资机遇;四是“做工具”,拥抱债券ETF等产品机会。

  在这一过程中,FICC业务有望成为新的突破口。多家A股上市券商均在2025年半年度报告中提及FICC业务对其投资业务的助力。例如,国金证券表示,固定收益类业务方面,公司积极挖掘优质债券投资,加大低风险套利业务等交易性业务的资源投入,FICC全业务链布局稳步发展;华西证券称,2025年上半年,公司持续巩固固定收益业务核心优势,加速推进FICC战略转型。

  “推进FICC业务,可以实现跨境投资、大宗商品、衍生品等资产与传统固收投资相嫁接,进一步丰富业务形态和收益来源。”财通资管固收研究部负责人韩晗对上证报记者表示。

  持续优化“固收+”产品的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也是业界共识。中泰资管首席基金经理程冰告诉上证报记者,布局“固收+”产品可以更好地为投资者增厚收益。为了能够提供稳定的收益,控制回撤,调整资产的仓位依然是“固收+”产品投资股票时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和股票相比,可转债是一类“攻守兼备”的资产,因此可转债也常常出现在“固收+”产品的投资列表中。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