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09 04:08:40 股吧网页版
ETF-FOF加速扩容!这类产品有何特点?
来源:界面新闻

  截至2025年9月5日,已有12家基金管理人提交了17只ETF-FOF产品注册申请,其中16只为2025年新申报产品。

image

  平安基金以4只在审产品领跑申报榜单,招商基金、鹏扬基金等机构也各有2只以上产品排队待批。二季度以来,已有中欧积极多元配置3个月持有、平安盈轩90天持有期两只ETF-FOF成立,成立规模均在5亿元以上,合计有效认购户数接近1万户。

  ETF-FOF不是ETF产品,而是一种将80%以上非现金底层资产配置ETF的公募FOF产品。

  与传统FOF主要配置主动管理型基金不同,ETF-FOF专注于被动指数基金的投资组合。这类产品融合了ETF和FOF的双重优势,既享受ETF的投资便利性,又能获得FOF的专业资产配置好处。

  从产品形态看,ETF-FOF通常设有一定持有期,如三个月或一年,旨在鼓励长期投资,减少频繁申赎带来的交易成本。

  国内ETF-FOF的发展并非全新概念。早在2021年,在交易所推动下,来自工银瑞信、富国、华夏、万家等公募旗下的ETF-FOF成立,成为最早一批“吃螃蟹者”。

  但由于2021年以来FOF整体发展情况颇为平淡,早期的ETF-FOF试点并没有进一步扩大。直到2025年,在市场行情回暖和ETF整体规模突破5万亿元等有利条件下,基金公司重新启动ETF-FOF布局。

  经过三年市场沉淀,这一创新产品类型终于在2025年迎来爆发式增长。

  市场回暖与ETF规模扩张是推动ETF-FOF发展的两大关键因素。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全市场ETF管理规模已超过5万亿元,产品数量突破1200只,形成覆盖宽基指数、行业主题、跨境投资、商品期货等多元领域的工具库。

  业内人士表示:“相较传统主动基金,ETF在费率、流动性、透明度、风格持续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有助于提升FOF产品的可解释度与可管理度。”

  ETF-FOF产品具有多重优势。一是费率相对较低。ETF的管理费率普遍低于主动型基金,运作透明度高。

  二是交易效率更高。ETF的交易灵活性和定价效率能帮助FOF管理人更高效地捕捉市场机会。同时,T日净值T+1日公告,资金到账更快,流动性更佳。

  三是风险分散效果更好。通过持有多只不同类型的ETF构建投资组合,能够实现对多元资产、行业、地域的分散配置,力争降低组合波动。

  ETF-FOF产品的投资策略通常采用多元资产配置方法。

  以兴证全球盈丰多元配置三个月持有ETF-FOF为例,其业绩比较基准涵盖中证A500指数(60%)、MSCI世界指数(15%)、恒生指数(5%)、黄金(5%)及中债综合指数(15%)。

  该产品通过全球化、多资产布局降低单一市场波动风险。针对占比60%的中证A500指数部分,将以跟踪误差控制在5%以内为前提,通过优选Smart Beta指数产品获取风格因子超额收益。

  随着ETF-FOF兴起,这对基金经理的资产配置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

  有基金经理认为,“FOF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不止于专业选股,而更在于多元配置。”相较于单类别投资工具,FOF能在权益、固收、商品、黄金、海外等多元资产中寻找更优组合。

  晨星(中国)表示,FOF配置ETF考验的是管理人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基金经理不仅需要扎实的宏观经济分析和市场洞察力,还需要具备灵活调仓能力和回撤控制功底。

  ETF-FOF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当前市场环境下做资产轮动的难度较大,尤其是近几年市场频繁受到各种冲击因素影响,资产配置方法和模型容易失效。

  部分ETF工具存在流动性不足、跟踪误差大等问题。后续随着ETF-FOF产品数量增加,可能会趋于同质化,需在策略创新与差异化竞争中形成核心优势。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FOF产品对ETF的配置比例已提升至9.2%,主要增持方向为短融ETF和港股ETF。未来,随着产品矩阵完善和投资策略创新,ETF-FOF有望成为居民财富管理的重要工具。

  投资者在选择ETF-FOF产品时,应了解其投资策略、资产配置框架以及费率结构,选择与自身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