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创新药板块迎“政策支持+业绩兑现”双重利好驱动,相关20cm涨跌幅标的科创创新药ETF(589720)盘中涨超3%,近10日净流入近1亿元。
小核酸药物BD爆发,国内创新药企持续得到海外认可

BD进入爆发期是中国创新药行情爆发的重要原因。恒瑞医药、舶望制药分别与BraveheartBio、诺华达成海外授权交易。根据恒瑞医药公司公告及舶望制药官网发布信息,达成交易总额分别为10.88亿美元、53.6亿美元。小核酸药物具备治疗效率高、靶向特异性强、药物毒性小、治疗领域广泛等优势,与小分子药物和抗体药相比,小核酸药物研发周期短、不易产生耐药性、效果持久、研发成功率较高,被认为是继小分子药和抗体药后推动医药产业变革的第三代制药创新技术。
2024年以来,舶望制药、瑞博生物等公司小核酸产品实现海外授权交易,根据舶望制药官网发布信息,公司先后与诺华达成两次授权交易,交易总额合计近100亿美元,国内企业研发技术平台持续得到海外龙头公司认可。(注:提及个股不代表投资建议,下同)
创新药迎“政策支持+业绩兑现”双驱动
业绩兑现的核心支撑,正是当前行业热度显著的BD。这类交易精准匹配了供需双方的核心诉求,为上市药企开辟了明确的未来业绩潜在释放空间。
供需关系的形成,核心源于美国大型药企普遍面临的“专利悬崖”挑战。专利一旦到期,大量仿制药涌入市场,其研发成本更低,售价远低于原研药,将直接导致原研药企收入出现断崖式下滑。因此,美国大药企亟需通过引入新专利以维持竞争力。
聚焦国内市场,2016年至2020年期间,A股创新药板块曾迎来一轮行情,为国内生物医药与创新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国内创新药企持续积累研发实力,逐步实现厚积薄发,产出了大量高质量创新药专利。这些知识产权恰好能够满足美国药企对新管线的需求,形成了供需两端的高效互补。
或许有投资者疑问,为何这些创新药未优先在国内内地市场销售?核心原因在于创新药研发投入高,上市初期往往定价较高。从历史数据来看,高价创新药在内地市场的销售表现相对有限。对多数上市药企而言,首要目标是实现研发投入回收以保障企业生存,因此选择先通过知识产权对外授权兑现前期投入,成为现阶段的务实选择。当前,中美药企的核心需求已形成强烈共振,预计未来2-3年内,国内上市药企通过BD交易实现的业绩兑现效应将逐步显现。
除业绩兑现逻辑外,政策支持构成了另一核心驱动,其中两项政策的影响尤为关键。一是商保支付端的突破,今年以来,“将高价创新药纳入商保”的提议逐步落地,目前已有37个高价创新药品种被纳入商保范畴。与基本医保不同,商保主要定位为医保丙类目录的补充;而商保的纳入,也让市场对后续这些创新药逐步进入医保目录形成了积极预期。
二是优先审评审批制度的优化,创新药临床审评审批时间已缩短至30个工作日。这一调整对药企意义重大——研发周期的缩短可加速创新药上市进程,帮助企业更快回笼资金,进而有望延长创新药的商业化生命周期,提升整体收益空间。
关注20cm标的科创创新药ETF(589720),跟踪指数“924行情”以来跑赢主要港股创新药指数
展望后市,创新药行业在出海持续突破、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以及中国创新药企业研发实力稳步提升的多重驱动下,正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具备较好的投资机会。想要把握创新药行业高成长潜力与国际化浪潮机遇的小伙伴们,可以关注相关20cm标的科创创新药ETF国泰(589720)。
科创创新药ETF国泰(589720)聚焦科创板创新药企业,跟踪汇聚30家代表性优质公司的上证科创板创新药指数,以高成长biotech为主,产品20%涨跌幅限制使其更贴合板块波动。从业绩表现来看,“924行情”以来,科创新药指数跑赢主要港股创新药指数!2024年9月24日至2025年6月30日市场反弹期间,科创新药/港股创新药/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涨幅分别为75%/70%/70%,科创新药指数或有助于在市场风险偏好回升时更好地分享科创板的弹性。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为2024年9月23日至2025年6月30日。风险提示:我国股市运作时间较短,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业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