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9月9日电(记者杨溢仁)面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和结构性缓步复苏的大市场,仓储物流园作为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如何才能逆势向上?并在站稳脚跟的同时拓展更大的市场空间?
记者带着上述问题,近日走访了位于上海市普陀区桃浦镇的普洛斯上海新西北物流园一期——由原普洛斯西北物流园重建更新的智慧零碳旗舰园区,以期寻找答案。
主动更新重建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联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仓储则是物流的必要载体,是支撑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截至目前国内上市公募REITs中市值最大、资产数量最多、资产规模最大、区域覆盖最广的仓储物流类REIT——中金普洛斯REIT的原始权益人,普洛斯一直在探索符合未来需求和新业态的转型方向。
在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普洛斯上海新西北物流园一期的正式运营,或许就是普洛斯交出的最新一张“答卷”。
据记者了解,作为普洛斯在中国市场的发轫之作,上海新西北物流园一期是普洛斯首个启动规模化更新的自建自运营项目,是普洛斯面向未来的智慧零碳物流供应链打造的引领仓储物流行业标准的又一标杆力作。

图为:普洛斯上海新西北物流园一期俯瞰图(受访者供图)
“普洛斯上海新西北物流园代表了我们对于市场前瞻性的看法,我们将以更绿色、更智慧、更人本的基础设施,定义面向未来的新一代物流仓储标准。”普洛斯资产中国区总裁赵明琪表示,“就园区的出租情况而言,来自食品冷链、商超零售,到医药健康、高奢消费品等行业客户的旺盛需求,表明我们的变革和创新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未来我们也希望以新的标杆产品推动地区产业运营围绕新消费、新经济迈上新台阶,更好地服务上海以及长三角的民生消费。”
记者了解到,新园区一期试运营期间的出租率已超90%,普洛斯协同旗下智慧冷链平台——普冷,引入了全球连锁精选平价超市ALDI奥乐齐、ASC圣皮尔精品酒业等知名企业入驻。

图为:普洛斯上海新西北物流园一期普冷桃浦仓冷库内部(受访者供图)
“该园区具备双层双边库设计,自动化适配性强、区位优势明显、可持续发展表现优异及舒适的办公配套,全面契合我们华东区域配送中心的选址要求。”奥乐齐的相关负责人坦言,“这一全新配送中心的启用,将有效缩短仓库与奥乐齐上海门店间0.5至1小时的车程,以更大能级为消费者带来更高效便捷的服务体验。”
定义未来标准
眼下,“向创新要收益”已成为业界共识。对于仓储物流行业而言,绿色化、智慧化发展已迫在眉睫。
“普洛斯上海新西北物流园的更新,不仅承载着客户需求的持续升级,也代表了普洛斯对于中国新一代物流基础设施的沉淀和理解。”普洛斯资产中国区副总裁、大上海区域总经理范皓告诉记者,“该园区聚焦绿色化、智慧化、人本化三大核心维度,实现了空间重塑与功能升级的深度融合,将持续引领未来新一代智慧零碳园区标准。”
首先,园区通过节能建筑、光伏设施以及海绵城市、雨水回收等生态绿建多元举措,实现了运营净零碳排放;同时,园区更新进行了建筑过程碳排放的管理,回收利用了1500多吨的可再生物料和2.3万吨的混凝土废料;园区还配备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公共新能源充电桩、储能设施等,其中一期项目装机容量计划为3.9兆瓦(MW),年发电量约427万千瓦时。

图为:普洛斯上海新西北物流园一期屋顶光伏(受访者供图)
其次,就园区的智慧化更新来看,“本项目的仓储设计——如平面布局、柱距、地面承载及电力容量冗余等空间与结构条件,均具备良好的自动化适配性,能支撑客户智慧运营。”范皓称,“此外,园区还布局了普洛斯智慧园区管理系统,如智慧场站管理系统,有助于优化车辆调度,减少怠速排放;依托自主研发的数字化碳排放与能源管理平台,实现了碳核算、绿色电力核算、冷库节能等全场景覆盖。”
加速提质更新
“作为上海市普陀桃浦区域首个‘就地转型’的传统物流园项目,我们成功探索出了一条绿色集约、政企协同共赢的城市更新路径。”赵明琪说,“从长期主义出发,我们将以上海新西北物流园一期为范本,展开以下一代标准升级产品和服务的进程,为客户、合作伙伴、投资人创造价值,为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共赢未来。”

图为:普洛斯上海新西北物流园一期园区内(记者杨溢仁摄)
据悉,普洛斯上海新西北物流园通过采用创新的“零增地扩改建”模式,净新增建筑面积约9.8万平方米,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普洛斯自2003年进入中国市场,已逾二十多年,上海西北物流园是我们在中国市场第一个自主投资开发建设的项目,后续在很多位置的仓库均按照这一标准建造。”赵明琪说,“二十年后的今天,如何才能在城市优质区位以更高质量的资产去服务当前的市场?本次更新就是我们给出的答案。”
物流园不仅是现代物流产业的重要载体,更是支撑新经济质速并进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平台。
“展望后续,我们对于国内市场的发展依旧充满信心。”赵明琪表示,“仓储物流是承载中国经济重要的底盘,我们服务的客户在变,所以我们也将拥抱变化——新时代下需要更优质的载体来应对消费的发展趋势。未来,我们计划在广州、北京、苏州等城市落地更多类似的更新改造计划。中国市场很大,不同区域市场所面对的风土人情和当地的市场情况都不一样。我们会在不同的城市因地制宜,针对每个城市区域经济与产业的底色,做出相应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