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09 22:06:10 股吧网页版
新华“太湖对话”高端访谈:专家共论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无锡实践”
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9月9日电(郭睿思)文化是驱动经济发展的深层变量与关键动能,繁荣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已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9日,新华“太湖对话”(第三期)高端访谈在北京举行。活动聚焦“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无锡实践”,深入探讨文化赋能区域发展的创新模式,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文与经济融合之路建言献策。

太湖对话.jpg

图为新华“太湖对话”(第三期)高端访谈活动现场(赵家熹摄)

  在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探索实践中,无锡在文化产业规模、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文化品牌塑造等多个方面呈现出均衡且高质量的发展态势。据无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钱勤学介绍,无锡实践可归纳为三个核心维度:一是以文立心,将人文精神贯穿经济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惠及群众、社会责任为重要目标;二是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顶层设计,在产业发展、遗产保护、文艺创作、文化惠民及促消费等领域加大政策与资金支持;三是促进人文与经济融合赋能,整合城市文化、产业、科创、人才等资源,推动两者相互赋能以催生新质生产力。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推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基石。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张广汉看来,无锡通过系统挖掘与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坚持“应保尽保、分类施策”的原则,构建起覆盖多类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实现了文化要素在空间范围的全方位覆盖;通过科学编制保护规划,合理划定核心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实现了历史文化遗产的差异化保护与创新活化利用,使其在城乡现代发展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离不开产业载体“聚”起来。无锡目前拥有18个省级以上挂牌文化产业园区,数量众多。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郭林文认为,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条完整、社会效益显著和政策支持有力,是无锡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鲜明特征。他建议,未来应加快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全面提升园区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构建产业生态系统,深入推动无锡文化产业园区向更高发展阶段演进。

  运河故事是无锡醒目的“金线”。中国大运河申遗文本总撰稿人、清华同衡规划院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分院院长张谨指出,京杭大运河无锡段因“持续繁荣数百年”成为活态遗产标杆,无锡实践深刻阐释了人文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关系。人文积淀塑造了社会的规则意识、创新活力与发展视野,而经济发展则为人文传承提供了物质的基础与丰富的场景。这一实践为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参照。

  当前,无锡正积极探索“锡有名品”“锡有名景”的双螺旋发展路径,推动人文与经济深度融合,助力城市品牌构建与产业能级提升。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文化和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冯巧玲建议,应进一步系统梳理无锡城市文脉,解码文化基因,将其有机融入产品开发、场景营造与品牌传播中。同时,借助科技赋能与文化创新,促进线上线下互动、传统与现代融合,持续打造具有情感共鸣力和广泛传播力的文化内容与体验方式。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为中国经济发展拓展新的视野,注入新的内涵。”与会专家认为,未来,无锡应以“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指引,将其作为推动人文经济学实践的重要方向。同时,需充分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民惟邦本”“义利兼顾”等思想精髓以及江南文化“敢为人先、诚信务实、精益求精”的精神内涵,为人文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奠定坚实基础,并提供丰富的实践滋养。

  “每一次来无锡,总能在熟悉的街角发现惊喜。”钱勤学这样描绘下一章的无锡画卷:文脉嵌入产业、生态融入生活、科技加持艺术、社区共享成果。作为“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先行者,无锡将继续以文化为魂、以产业为体、以创新为翼,在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浩瀚星空中持续闪耀,为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无锡方案”。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